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磁流变技术研究及其在光学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桂文  张飞虎  董申 《光学技术》2004,30(3):354-356
介绍了磁流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利用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高剪切应力,可以利用磁场形成可变硬度的磁流变液对光学零件进行可控的抛光加工。美国Rochester大学率先进行了应用磁流变液对光学零件进行抛光方面的研究。磁流变抛光获得的表面具有纳米级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42.
黎飞虎  聂东阳 《化学进展》2014,26(6):961-975
铁基无机介孔材料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及独特磁性与化学活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铁基无机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重点归纳评述了各类铁基无机介孔材料(如介孔水合氧化铁、介孔氧化铁、介孔硅酸铁、介孔磷酸铁、铁基介观晶体、Fe/Si(C、Al、Ti)复合物等)的制备技术和结构特性;概括并讨论了铁基无机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气体传感、锂离子电池、医药、主客体合成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分析了目前铁基无机介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3.
介绍了一种具有热关断涂层的锂电池功能隔膜,利用热关断涂层的耐热特点来降低隔膜的热闭孔温度,当电池内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涂层迅速熔化并覆于极片和隔膜之间,形成绝缘层,阻止锂离子的进一步传输,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实验表明,热关断涂层表观均匀,对电池的内阻、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没有不良影响. 电池的安全测试表明,该功能隔膜可表现出优异的安全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杨强  安振连  郑飞虎  张冶文 《物理学报》2008,57(6):3834-3839
使用激光感应压力波法和热刺激放电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直流高压作用下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半导性电极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演变及电荷陷阱分布和退极化过程.在直流高压作用下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明显地表现为两电极同极性电荷快速对称注入的特征,半导性电极与LLDPE的界面近乎呈现欧姆接触特征.LLDPE中的电荷陷阱分布表现出体内为浅陷阱、表层为深陷阱的特征.半导性电极与LLDPE薄片间的压合条件或电极材料对LLDPE表层的掺杂显著地影响表层陷阱的能量分布,导致表层中较深陷阱的深度和密度减小、较浅陷阱的密度增大.在整个短路退极化过程中,试样中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向距它们较近的电极迁移,而在开路退极后期则表现为与短路时不同的行为、被表层深陷阱再俘获的电荷脱阱后向背电极迁移.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陷阱分布 热刺激放电  相似文献   
145.
安全性问题是阻碍大容量和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的关键.本文以作者课题组近期研究工作为主,简要介绍了几种旨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自激发安全保护机制,包括氧化还原穿梭剂、电压敏感隔膜、温度敏感电极、阻燃性电解液,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6.
圆柱型锌空气电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锌空电池具有高比能量和低价格的优势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然而目前锌空电池的结构方式 ,只有方形和扣式 ,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 .本文报道了一种设计新颖的圆柱型锌空电池 .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 ,对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AA和AAA型电池在常温以 40mA电流放电时 ,容量分别达到 40 0 0mAh和 1 40 0mAh ,比能量达到 2 80Wh/kg ,并具有优良的综合电性能 .  相似文献   
147.
Ti-Al-Nb2O5系原位合成Al2O3晶须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芬  艾桃桃 《人工晶体学报》2006,35(6):1195-1199
本文研究了以粉埋法原位合成的Al2O3晶须的形态和反应过程以及晶须的生长机理.通过物相测试表明产物由Al2O3、TiAl3、NbAl3和少量的AlN相组成,SEM结合EDS分析表明原位合成了直径小于100nm的Al2O3晶须,晶须呈棉絮状分布于基体交界处.基于铝的过剩,TiAl3相是Ti-Al界面的唯一产物.Ti与O2以反应时间短的动力学势优先形成的TinOm中间产物是Al2O3晶须生成的控制步骤.Nb2O5与铝液的双效复合催化作用,提高了晶须的生成速率;同时Al的用量因AlN的生成而减小,导致生成晶须的催化活性点减小,而扩散到每个活性点周围的TinOm及Nb2O5浓度增加,导致晶须分布密而均匀.Al2O3晶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螺旋位错生长形成长径比较为理想的Al2O3晶须.  相似文献   
148.
BaFeSi/C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瑞香  董华  艾新平  杨汉西 《电化学》2004,10(4):391-396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BaFeSi/C复合物,并考察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合适的充放电平台和良好的循环可逆性.XRD和XPS研究证明:BaFeSi/C复合物循环性能的提高主要源于惰性导电组分FeSi2、BaSi2和外层石墨骨架的协同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仅有效地缓冲了活性组分硅的体积变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9.
应用聚丙烯酸盐热解法合成掺杂Cr3+或Mg2+、Mn2+、Ni2+的LiFePO4正极材料,研究掺杂离子对目标化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XRD和SEM实验表明,该材料微米级颗粒是由约200nm的粒子团聚而成的,具有橄榄石型结构,且未出现杂质相.电化学测试表明,掺Cr3+的LiFePO4在高倍率(3C)放电下的首周放电容量为97mAh/g,相当于0.15C率容量的66%,其循环性能优异,充分显示离子掺杂能显著改善材料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0.
应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碳材料复合电极基体上制备了低铂载量的高性能膜电极.将碳载体(XC-72R)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均匀混合后涂布在碳纸上,在马弗炉中350℃烧结,构成复合电极的基底.然后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将铂活性组分沉积在电极基底上制得膜电极的阳极,将该阳极与经过预处理的质子交换膜及阴极压合即得膜电极.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循环伏安(CV)等分别表征该电极,单电池测试膜电极的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阳极中高度分散,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电极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3.34 kW.(gPt)-1,是商业催化剂常规方式下制备的膜电极的1.76倍.以本文方法制得的膜电极具有铂载量低、单位质量铂的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有望在燃料电池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