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催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铬鞣剂中铬(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以氨三乙酸存在下锰(Ⅱ)催化KIO4氧化结晶紫的反应指示终点,结晶紫电极作指示电极用催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铬鞣剂中Cr(Ⅲ)的方法。该法终点灵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结果满意,用标准加入法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24%。  相似文献   
92.
氧氟沙星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素类药物 ,其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尚未见报道 .以氧氟沙星与四苯硼酸根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首次研制了一种氧氟沙星PVC膜涂层玻璃电极 ,用于氧氟沙星制剂的测定 .实验表明 ,该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 5 .0× 10 -5~ 5 .0× 10 -3mol/L ;斜率为 5 1.8mV/pC ;该电极制作方法简单 ,响应迅速 ,重现性好 ,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口服胶囊的测定 ,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93.
过渡金属二硼化物作为高容量负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溶液中,VB2和TiB2分别发生了 11电子和 6电子氧化反应,释放出 3 100mAh/g和 1 600mAh/g的超常电化学容量.对此,初步的解释是:在二硼化物中过渡金属与硼的电子转移使硼元素电负性增强,引起硼的电化学活化.使得合金的电极电势钳制在较负区域,导致某些过渡金属元素处于活化态,进而发生电化学氧化释放出电化学能量.  相似文献   
94.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1](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SORS)的原理是基于激光照射位置与拉曼信号的收集位置偏移一定的距离。逆向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2](inverse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Inverse-SORS)是SORS技术的一种衍生变体。如Scheme 1所示是一套自搭建的Inverse-SORS系统,激光通过锥透镜形成环形光束照射到样品表面上,并在该环形光束的中心位置收集产生的拉曼信号,可通过移动锥透镜调节样品上环形光束的大小,从而改变空间偏移量(Δs)的大小。在本实验中,测试对象有样品Ⅰ:上层是厚度为0.50 mm的PMMA,下层是厚度为0.30 mm的PTFE,以及样品Ⅱ:上层是厚度为0.30 mm的PTFE,下层是厚度为1.50 mm的PMMA;采用波长为532 nm的激光为激发光,其功率为50 mW,信号收集时间60 s。对于样品Ⅰ的实验结果,从图1(a)中可看出,在偏移距离Δs为1.37 mm时可获得几乎纯净的PTFE的拉曼...  相似文献   
95.
就竖直平板嵌入非Darcy多孔介质中,导电流体流过平板时作不稳定的二维磁流体(MHD)双扩散对流,数值研究了Dufour和Soret效应对流动的影响.用Crank-Nicolson型的隐式有限差分法,按三对角矩阵处理,求解无量纲的非线性控制方程.详细地研究了问题中出现的各种参数对不稳定无量纲的速度、温度和浓度曲线的影响.进一步地,给出并分析了表面摩擦因数、Nus-selt数和Sherwood数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布曲线,受Dufour和Soret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Dufour数的增加或者Soret数的减小,表面摩擦因数和Sherwood数都在减小,而Nusselt数在增加.研究发现,当磁场参数增加时,边界层中的速度和温度在减小.  相似文献   
96.
在两个具有热交换可渗透的多孔圆盘之间,研究三阶流体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流动.通过适当变换,将偏微分的控制方程转换为常微分方程.采用同伦分析法(HAM)求解转换后的方程.定义了均方残余误差的表达式,并选择了最佳的、收敛的控制参数值.检测了无量纲参数变化时的无量纲速度和温度场.列表显示表面摩擦因数和Nusselt数,并分析了无量纲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应用相对论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一系列稳定的中空类管状AunSi12(n=25, 30, 35, 40, 45, 50, 55, 60)团簇. AunSi12可以通过在不同长度的单壁Au纳米管(5, 5)的两端戴帽由二十面体Au20Si12平分的两个相同半球构建而成.计算结果显示,Si原子的掺杂使得AunSi12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且加强了相应的类管状Au团簇的稳定性.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值在0.041 eV至0.138 eV区间,表明AunSi12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电子结构分析显示,Si原子和Au原子之间的p-d轨道杂化在形成和维持AunSi12的类管状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Hirshfeld电荷分析显示,电荷从Au原子转移到Si原子上,Aun...  相似文献   
98.
应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碳材料复合电极基体上制备了低铂载量的高性能膜电极.将碳载体(XC-72R)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均匀混合后涂布在碳纸上,在马弗炉中350℃烧结,构成复合电极的基底.然后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将铂活性组分沉积在电极基底上制得膜电极的阳极,将该阳极与经过预处理的质子交换膜及阴极压合即得膜电极.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循环伏安(CV)等分别表征该电极,单电池测试膜电极的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阳极中高度分散,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电极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3.34 kW.(gPt)-1,是商业催化剂常规方式下制备的膜电极的1.76倍.以本文方法制得的膜电极具有铂载量低、单位质量铂的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有望在燃料电池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99.
质点在动态多边形顶点的相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想象有两个运动质点位于一线段的两端,做相对运动,无疑两质点会相遇.再设想大量质点位于一个圆周上,一个质点接一个质点运动,结果运动沿圆周循环运动,永不相遇,这是多边形两种极限情况,那么对于其间n边形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如果问你:一个任意△有没有内接正△?你可能一下子还有点手足无措,用常规方法还不好判断.我们的结论是有,且有无穷多个.下面用“缩放法”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