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800篇
化学   1420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366篇
综合类   139篇
数学   398篇
物理学   10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体1及其锰(III)配合物2(主体2)。用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2与四种咪唑类、四种吡啶类客体在CHCl_3中的分 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咪唑客体的缔合常数按K(Im) > K (2 - Melm) > K (N-MeIm) > K (EtMelm)顺序递减;吡啶类顺序为K (PyO) > K (4-PhPyO) > K (DMAP) > K(Py),配位数n值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Δ_rH_m,Δ_rS_m, 发现此类反应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与单核的 Salen锰(III)配合物3(主体3)进行比较,除EtMeIm与3的配位数为1外,其他唑 类客全的配位数均为2。就与客体的缔合能力而言,主体2比3大。用圆二色光谱( CD)研究了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182.
手性环戊二烯配体作为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立体控制元素受到金属有机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设计合成更多通用的手性环戊二烯基配体成为了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中心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发展出的各种手性环戊二烯配体与不同过渡金属的配合物,以及这些配合物在催化不对称反应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3.
为探索CO_2气体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分解规律,开展了近室温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中CO_2及CO_2-H_2混合气体的电离分解行为研究。反应产物通过差分四极质谱进行在线分析,并通过发射光谱对等离子体状态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频电场作用下二氧化碳气体迅速电离并部分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随着射频功率升高CO_2分解率提高,而能量效率降低。氢气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CO_2分解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随着H_2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分解率先降低后升高,H_2的电离状态与对CO_2分解氧的消耗是导致CO_2分解率V字形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4.
刘兵  宫辉力  刘锐  胡长文 《应用化学》2019,36(8):939-94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金纳米棒(GNR)与TiO2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GNR@TiO2,粒径为200 nm左右。 经水热晶化后的材料粒径为300 nm左右,GNR形貌和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峰保持稳定,其外边包裹着树枝状的锐钛矿相TiO2壳层。 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催化制氢性能等技术手段测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及性能。 结果表明,晶化后的GNR@TiO2在可见光范围内制氢速率为31.0 μmol/(g·h),相较与晶化前7.3 μmol/(g·h)得到了明显提升。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分析了催化产氢机理:LSPR促进了可见光吸收,锐钛矿TiO2对电场的增强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同时晶化后的TiO2壳层疏松多介孔,增加了活性位点,有利于传质。  相似文献   
185.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雄蜂蛹粉中50种抗生素残留(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方法。样品经高氯酸溶液和醋酸铅溶液提取沉淀蛋白质,清液用磷酸氢二钾溶液调节pH值至8,经固相萃取净化后进行仪器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或负离子模式检测,可以一次完成对雄蜂蛹粉中50种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50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0.2%~11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3.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雄蜂蛹粉中多种兽药残留的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8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咔唑基哒嗪为配体的环金属化铱配合物Ir(pcpd)2(acac)(其中pcpd=3-(9-苯基-3-咔唑基)-6-甲基哒嗪,acac为乙酰丙酮),并以其作为发光体,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结构为ITO/HIL001/HTL001/CBP:Ir(pcpd)2acac(12.3%)/TPBi/AlQ/LiF/Al的器件最大发光亮度19656cd/m2,最大效率14cd/A,发光峰值580nm.器件表征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具有强磷光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87.
The title complex {[AgL]ClO4}n(L=2,5-bis(3-pyridinylmethylthio)-1,3,4-thiadi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Ag(I) salt and a novel flexible ligand L.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with the following data: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n,a=16.5068(13),b=7.6548(4),c=16.5521(13),β=115.119(3)o,V=1893.7(2)3,Z=4,Dc=1.893 g/cm3,μ=1.565 mm-1,F(000)=1072,C14H12AgClN4O4S3,Mr=539.78,T=293(2) K,S=1.067,the final R=0.0342 and wR=0.0870.The silver ion in the complex is in a trigonal coordin...  相似文献   
188.
Two comparable discrete complexes [CuⅡ(CH3CN)2L2]·2(ClO4) 1 and [CuI2I2L2]·(DMF)2 2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uⅡ and CuⅠ salts with a novel dinucleating ligand 2,5-bis(3-pyridinylmethylthio)-1,3,4-thiadiazole)(L),respectively.Complex 1 presents a single nuclear structure while 2 has a dimeric structure where two CuI ions are doubly bridged by halide ions in a μ2-fashion.Both discrete molecules were outspreaded into a on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hain via aromatic interactions such as C-H…π and π…π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89.
将半理想溶液理论和Butler方程相结合建立了预测多元电解质溶液表面张力的新型线性预测方程.新方程可由二元系数据预测多元系的表面张力数据,而不涉及任何多元交互作用参数.利用不同温度下24个混合电解质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对新方程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新方程可利用298.15K时二元系的渗透压系数和不同温度下二元系的表面张力数据预测不同温度下高浓度的多元系的表面张力数据,且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并且预测结果普遍优于基于Pitzer方程的表面张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0.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及扩展的X射线精细结构谱(EXAFS)对氧化钴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分散及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钴能够在二氧化钛表面实现单层分散,其分散阈值为每平方纳米的二氧化钛分布1.4个钴原子。当负载量小于分散阈值时,钴以二价存在并形成分立的钴氧六配位[CoO6];而当负载量大于分散阈值时,晶体Co3O4在二氧化钛表面形成,钴以两种形式存在,即分散态的钴氧六配位[CoO4]和晶态的Co3O4。实验还表明二氧化钛对二价钴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