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6-苄基腺嘌呤(6-BA)属五大类植物激素中的细胞激动素类,其主要功能为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植物激素的分析大多采用光度、荧光、色谱和免疫等方法[1].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对6-BA进行研究,不仅可望发展一种新的分析测试方法,也可较方便地研究6-BA...  相似文献   
32.
水溶性多壁碳纳米管膜;羟甲香豆素;化学修饰电极;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33.
基于刚果红(CR)表面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干燥时所具有的良好成膜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水溶性MWNTs(MWNTs-CR)膜,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交流阻抗谱(El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WNTs-CR能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含有大量纳米级微孔的纳米结构薄膜.和裸玻碳电极相比,MWNTs-CR膜修饰电极能极大的增强雌酮和羟甲香豆素的电化学响应.在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其电化学响应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羟甲香豆素的浓度在8.0×10-8~4.0×10-6 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开路条件下富300 s后,HMC的检出限为2.0×10-8 mol/L.实验证明水溶性MWNTs膜是构建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4.
超氧自由基电化学发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氧自由基是人体内氧代谢的重要产物 [1 ] .迄今为止 ,超氧自由基的研究方法有电子自旋共振法、光度法和电化学法等 [2~ 5] .其中 ,通过电化学还原氧产生超氧自由基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6,7] .本文使用长链表面活性剂 DSAB作为疏水分子 ,比较了强碱性介质中氧在汞电极和 4种非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 ,建立了超氧自由基在非汞电极 (铂电极 )上电化学发生新体系 .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和计时电量法进一步证实了超氧自由基的产生 ,并用循环伏安法比较了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两种抗氧化剂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  相似文献   
35.
36.
有机磷农药在C16化学修饰电极上的伏安特性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16作为修饰剂制备化学修饰电极,用于有机磷农药的伏安法测定.研究了支持电解液种类及酸度、修饰膜厚度、富集时间、扫描速度等因素对伏安曲线的影响,获得较为优化的测试条件.在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2.1)中,有机磷的浓度在4.0×10-7~2.0×10-5 mol/L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检出限达8.0×10-8mol/L.多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不干扰测定.该电极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在含1.2×10-5mol/L有机磷试液中连续测定10次,其RSD为1.2%.本法用于实际水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7.
离子交换伏安法同时测定水体中的镉、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水体中痕量镉、汞的电分析方法。在 p H 4.0 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镉、汞在钠型蒙脱石修饰玻碳电极上通过离子交换富集 ,获得一个灵敏的阳极溶出峰 ,由此可同时测定痕量的镉、汞离子。利用该方法测定镉、汞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8× 1 0 - 9到 2× 1 0 - 6 mol/L和 4× 1 0 - 8到 7.5× 1 0 - 6 mol/L ,检出限分别是1× 1 0 - 9mol/L和 8× 1 0 - 9mol/L。该方法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用此修饰电极测定了水样中的镉、汞离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8.
血红蛋白为人体红细胞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主要物质。由于其类酶的性质、确定的结构以及分布的广泛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以及生物传感研究的理想模型。近年来,受益于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的界面设计以及生物传感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介绍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生物传感的原理和研究现状,以探索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