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877篇
化学   1517篇
晶体学   56篇
力学   363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418篇
物理学   106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Keggin结构钼系杂多蓝的离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八种1:12系列钼系杂多蓝KyHzXMo_(12)O_(40)·nHp(X=Si,P,As,Ge)的制备和离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电位滴定、极谱、循环伏安、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PS和~(31)P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四电子钼硅杂多蓝的单晶结构,确定了还原钼原子的位置是第三位、七位、八位、十位。实验结果表明,杂多蓝仍基本保持了Keggin结构。首次系统研究了八种杂多蓝固体的ESR谱,发现二电子、四电子杂多蓝比一电子杂多蓝具有更小的电子离域程度;热性质研究表明,固体杂多蓝随还原程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发现,在不同介质中,杂多蓝的氧化序发生变化,极谱半波电位与杂原子电负性线性相关。并发现P和As的杂多蓝具有极强的抗酸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2.
超细颗粒分散过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对超细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增强超细颗粒分散的手段在于合适的分散剂(最有效的分散剂为超分散剂)和高效的分散机械(提高分散有效体积和能量利用率),从而为超细颗粒这一新型材料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3.
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特性及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杂多化合物在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催化领域内,对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在均相和非均相体系中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杂多化合物的酸行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介绍了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4.
195.
12种道地中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的12种道地中药,98个不同产地样品中的Fe、Cu、Zn、Mn、Sr、Ca、K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属,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中药元素量存在差异,不同加工方法影响中药中元素含量,同种中药中元素分布模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6.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ynthetic route of polyperfluorotriazine elastomer, 2-trifluoromethyl4,6-bis(4′-iodo-2′-oxahexafluorobutyl)-1,3,5-triazine (1), a novel triazine monomer, was synthesized from 5-iodo-3-oxa-octafluoropentanesulfonyl fluoride (2) in eight-steps. 2 was reduced by potassium sulfite to the sulfinate (3), which was treated with hydriodic acid to yield 5-iodo-3oxa-hexafluoropentanoic acid (4). Compound 4 was transformed to 5-iodo-3-oxa-hexafluoropentanenitrile (7)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ester 5 and amide 6. The desired product 1 was prepared by acylation-cyclodehydration of the imidoylamidine 9, obtained by condensation of the nitrile 7 with the amidine 8.The various methods for the esterification of perfluorocarboxylic acid were studied and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luorosulfinate to the corresponding perfluorocarboxylic acid by hydriodic acid was proposed.Crude 1 contained compounds 6, 11, 13, as impurities which were removed by low temperature crystallization followed by filtration through a short alumina column. The monomer 1 was polymerized by UV-irradi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g with or without solvent. Polyperfluorooxaalkyl triazine 17 thus obtained show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polymer there was no weak unit of the uncyclized ring. Polymer 17 had an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ca. 1.33—2.0×10~4 (D. P.=27—42) and the temperature of 10% weight loss in nitrogen was 340℃.  相似文献   
197.
中国不同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地中国不同地带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型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棕壤,褐土,淋溶黑钙土及白浆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砖红壤,红壤为轻稀土富集,Ce亏损型。  相似文献   
19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不对称拆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其中多糖类手性固定相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它主要包括纤维素和淀粉两大类,Okamoto等[1~3]合成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直链淀粉的衍生物,并将其涂敷在大孔硅胶表面,从而制备了手性拆分能力较强的多种固定相,这类...  相似文献   
19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了蜂王浆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样品加入阴性蜂蜜和水均质后,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蒸发浓缩,C18固相萃取净化。HPLC分离后,串联质谱法以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大大减小了基质的干扰。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1 ng/g0、.2 ng/g和0.5 ng/g,平均回收率为89.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2%。  相似文献   
200.
纳米CaCO3的改性、表面结构与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艳军  李友明  胡大为 《化学学报》2007,65(20):2291-2298
采用铝锆偶联剂和棕榈酸改性纳米CaCO3 粉体. 借助 XRD, FTIR, 接触角及流变学等测试方法对纳米CaCO3 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 XRD 分析表明: 改性纳米 CaCO3保持原样品完整的体相结构, 为方解石型纳米微晶. FTIR 分析证明: 表面改性剂与纳米 CaCO3 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 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 通过测定苯和水在改性纳米CaCO3粉末压片上的接触角, 计算了改性纳米 CaCO3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 并与未改性纳米CaCO3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经表面改性, 纳米 CaCO3 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明显降低, 其在有机溶液中的吸附功增大, 界面张力大大降低; 经棕榈酸改性的纳米 CaCO3 表现出较好的亲油疏水性, 而铝锆偶联剂改性的纳米 CaCO3 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 以液体石蜡为溶剂, 研究了表面改性对纳米CaCO3悬浮液流变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经过表面处理, 纳米 CaCO3 粉体悬浮液流变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 稳态剪切黏度大大降低, 表现出较小的动态弹性储能模量和黏性损耗模量, 而损耗因子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