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7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叔丁氧基钾为引发剂合成了由甲基丙烯酰基封端的聚氧化乙烯大单体,用VPO、GPC与UV进行了表征。其数均官能度接近0.90,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10)。将这类大单体与苯乙烯经自由基共聚,制备了接技共聚物。初步考察了这类接技共聚物对酚类化合物与环氧氯丙烷或β-溴乙苯反应时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发现产物收率随接技共聚物中氧化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2.
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of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in carbon dioxide at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state(vlCO_2)at 65℃and under 7.5-8.5 MPa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in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in bulk copolymerization,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 of St in vlCO_2 increased acompanied by a somewhat decrease in that of MMA.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distributions of these copolymers by ~1H-NM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  相似文献   
33.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PVCAc)与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TPU)的共混膜(PUV).通过FT-IR和DSC对膜的形态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与聚氯乙烯(PVC)相比,PVCAc与TPU的相容性明显增强.将PUV膜浸没于H2O2-CoCl2溶液中25 d进行加速氧化实验,结果表明:PUV膜的氧化稳定性优于TPU和TPU/PVC的共混膜(PUC).此外,PUV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PUC膜.  相似文献   
34.
以端羟基聚醚和双乙烯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通过FT-IR、~1H-NMR、~(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醚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的同时生成了可以稳定存在的烯醇结构的互变异构体.所合成的新型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与胺端基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聚醚亚胺材料.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碳酸丙烯酯(添加量5%)与γ-丁内酯(添加量10%)对由数均分子量为800的聚氧化乙烯(PEO800)大单体交联不饱和聚酯(含LiClO4)形成的接枝聚酯网络的离子导电性能影响,发现其电导率主要取决于体系中的LiClO4浓度.当[EO链节]/[Li+]=30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σ298K=(4.0—4.5)×10-5Scm-1.这类接枝聚酯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同样取决于盐类浓度,而与网络的交联程度无关.网络中的极性添加剂并不显著影响其交联程度与Tg,但较大幅度提高离子导电性能,这可能与极性添加剂加速载荷离子在导电通道中的迁移性有关.若在上述接枝网络中引入环氧树脂网络,形成接枝聚合物互穿网络,则成膜后的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同时具有优良的室温电导率,σ298K=2.4×10-5Scm-1。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了溶剂对聚(苯乙烯-环氧乙烷)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Macromer)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自由基共聚活性的影响。其共聚活性同时受溶剂的介电常数(ε)、增长活性链与溶剂二者溶度参数差值(△σ)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7.
采用一维~1H-NMR、~(13)C-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DEPT)谱、二维核磁异核单量子相干谱(HSQC)和~1H-~(13)C异核远程相关谱(HMBC)等方法,对第2代超支化脂肪族聚酯HB-20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1H-NMR和~(13)C-NMR谱图中各出峰得到归属,同时HB-20的分子骨架结构得以明确解析;由~1H-NMR中树枝状、线形和端基甲基(D-CH_3、L-CH_3和T-CH_3)三种结构相对峰面积计算得到HB-20的平均支化度为0.47;由羟值测试和核磁共振结果分别计算得到HB-20的数均分子量为1 878、1 876,两者接近。HB-20的分子结构得到明确的表征。  相似文献   
38.
用正电子湮没谱研究了两类分别由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多元醇和聚ε 己内酯多元醇合成的线型聚酯型聚氨酯 (PBU和PCU)在 140~ 36 0K温度范围内的结构转变和自由体积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两类聚氨酯(PU)在 140~ 36 0K温度范围内 ,都存在三个转变点 ,其中较低温度的转变 (约 2 0 0K)对应于PU中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2 75K处的转变可能与样品吸附少量水分有关 ,较高温度的转变 (约 310K) ,对于PBU而言对应于软段结晶的熔点 ,而对于PCU则与在无序的硬段中混入一定量的软段后形成的相容区的Tg 有关 .当温度低于PU软段的Tg 时 ,两类PU的自由体积尺寸和浓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温度高于软段的Tg 但低于2 75K时 ,自由体积尺寸较快地增加 ,而自由体积浓度保持不变 .温度高于 2 75K并低于软段的熔点或硬段 软段相容区的Tg 时 ,自由体积尺寸增加速度最快 ,自由体积浓度却保持同样的数值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 ,自由体积尺寸和浓度都随温度增大而增加 .最后研究了这两类PU的自由体积分布与温度的关系 .所有这些实验现象均与大分子链的运动有关 ,并与通过DSC和WAXD表征的材料的形态一致  相似文献   
39.
分别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PMVE)与偏氟乙烯 (VDF)以及PMVE与四氟乙烯(TFE)二元乳液共聚反应中的气相单体组成和共聚物组成 ,然后用非线性回归法 (RREVM )计算得TFE PMVE及VDF PMVE乳液共聚合反应的表观竞聚率分别为γTFE =3 89和γPMVE =0 0 5以及γVDF =1 0 6和γPMVE =0 11.结合已经测定的TFE VDF二元乳液共聚的表观竞聚率 ,计算了由VDF TFE PMVE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合成的共聚物组成 ,后者与由1 9F NMR实测的共聚物组成吻合  相似文献   
40.
通过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含氮氧稳定自由基的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 ,研究了共聚合反应的条件及动力学 ,成功地合成出侧链含TEMPO基团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大分子引发剂 .大分子引发剂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图进行确证 ,并对共聚合反应的历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