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909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235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HY、NiY和稀土离子改性的Y分子筛(REY)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装置评价噻吩模拟油催化裂化性能;运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发光检测器(GC-FID)、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产物,关联分子筛的酸性,研究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与改性Y分子筛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与分子筛的作用机制差异主要取决于与B酸或L酸相关的非骨架铝物种或金属离子物种的存在形式。其中,NiY分子筛中,噻吩主要是吸附在与NiOH+物种相关的L酸中心,而Ni4AlO43+等物种减弱B酸性中心从而降低其裂化性能。对HY来说,噻吩易在与AlO+等物种相邻的B酸中心上聚合形成三联噻吩,并发生一定的氢转移和裂化反应;而对REY而言,分子筛中与RE物种相关的L酸位会促进噻吩在与非骨架铝羟基等物种(如Al(OH)2+、Al(OH)2+等)相邻的B酸中心形成的二联噻吩发生氢转移和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2.
在区分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与氢转移反应、非选择性氢转移反应与总的氢转移反应的情况下,通过合成物性相近但酸性不同的氧化铝,用以作为裂化催化剂基质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裂化过程,基质酸性位类型及基质表面Lewis及Brönsted酸性位接触顺序对小分子烯烃(丙烯、丁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裂化生成小分子烯烃过程中,分子筛与基质所呈现出的反应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前者活性虽高,但总的氢转移反应活性过强。基质材料裂化活性虽低但其表面以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为主,反应路径角度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另外,基质表面存在Brönsted酸性位,或原料油首先与基质表面Lewis酸性位相接触再与Brönsted酸性位反应的预裂化过程,会在促进裂化反应发生的同时抑制总的氢转移反应,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3.
利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备的TiO2/Cu2O复合光催化剂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利用SEM、XPS、BET以及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改性后ACF的性质及其脱硫脱硝效果。研究表明,TiO2/Cu2O同时改性后的ACF表面孔径减小,但表面石墨碳和羰基(C=O)官能团增加,增强了ACF对NO和SO2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脱硫脱硝的效率,该催化剂在40℃、可见光的催化下脱硫效率达90%,脱硝效率达60%。  相似文献   
134.
1.IntroductionPolymerparticleshavebeenusedinvariousfields.Besidestraditionalapplicationssuchaspaint,ink,andpaperindustries,muchattentionhasinrecentyearsbeenpaidtofineapplications,e.g.,carrierforenzyme(Omietal.,1997),separationmedia(Okubo&Hatorri,1993;Inomataetal.,1995;Ugelstadetal.,1992)forprotein,DNAandcell,andcarrierfordruginDrugDeliverySystem(DDS)(Paulettietal.,1997;Russell-Jones,2000).Controlofpolymerparticlesizeisespeciallyimportantinsuchfineapplications.Forexample,whenporouspartic…  相似文献   
135.
1. Introduction Atmospheric aerosols are a chemical mixture of solid and liquid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mbient air. They range in size from the smallest superfine particles, having di-ameters of a few nano-meters (nm), to coarse mod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several micrometers (mm) or more. From a climatic point of view, probably the most critical subse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are those in the fine or accumulation mode, having diameters ranging from about 0.1 mm to a few micrometers. Th…  相似文献   
136.
超声波辅助稠油层内催化水热裂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超声波应用到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实验中,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催化水热裂解对胜利油田孤东稠油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作用下稠油的降黏率达到86.2%,与催化水热裂解相比,稠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减小,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含量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含量减少,稠油组分的氢碳原子比增加,杂原子含量减小。动态模拟实验中超声波辅助层内催化水热裂解效果显著,稠油采收率达到53.91%,降黏率达到80.5%。由此表明,超声波辅助催化水热裂解具有可行性,超声波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促进了水热裂解反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稠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7.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Ni-Sn-Cr/AC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其对乙酸甲酯气相羰基化合成醋酐反应的催化性能。分别考察了Ni、Sn、Cr三种金属组分的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i9%-Sn12%-Cr6%/AC催化剂上,当反应温度205℃,压力5.5MPa,催化剂焙烧温度600℃,催化剂焙烧时间为4h的条件下,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38.8%,醋酐的选择性为81.1%。采用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技术分别对反应前和不同反应时间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中心,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活性组分镍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催化剂上出现积炭及载体骨架遭到破坏,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8.
通过不同添加剂处理棉秆的热重实验,分析NaOH、Na2CO3、Na2SiO3、NaCl、TiO2、HZSM-5六种添加剂催化棉秆热解动力学特性,结合原料的组分分析,建立三组分独立平行一级反应热解动力学模型对试样热失重行为进行模拟,采用非线性最小平方算法求解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添加剂的加入改变了三组分动力学参数,在碱性添加剂作用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都有较大程度降低,且碱性越强,纤维素热解活化能越低,而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越高;中性添加剂NaCl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的影响不大;酸性添加剂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活化能有所增大,但所有添加剂对木质素热解活化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9.
By numerically simulating the Bray-Liebhafsky (BL) reaction (the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and iodate ions) in a continuously fed well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we find "structured" types of chaos emerging in regular order with respect to flow rate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 These chaotic "structures" appear between each two successive periodic states, and have forms and evolution resembling to the neighboring periodic dynamics. More precisel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eriod-doubling route to chaos to the arising periodic mixture of different mixed-mode oscillations, we are able to recognize an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 the sequence of "period-doubling" chaos and chaos consisted of mixed-mode oscillations (the "mixed-mode structured" chaos), both appearing in regular order between succeeding periodic states. Additionally, between these types of chaos, the chaos without such recognizable "structures" ("unstructured" chaos) is also distinguished. Furthermore, all transitions between two successive periodic states are realized through bifurcation of chaotic states. This scenario is a universal feature throughout the whole mixed-mode region, as well as throughout other mixed-mode region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0.
在零售市场,专业零售商与厂家直售商的价格竞争日益突起,再次背景下构建了专业零售商和厂家直售商组成的多渠道供应链价格博弈模型。利用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混沌动力学有关理论,对多渠道供应链中各渠道间长期价格博弈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理论验证和数据仿真,研究了专业零售商和厂家直售商的价格决策变量的变化给市场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方价格决策变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从稳定进入混沌无序状态。采用调整参数可以对混沌进行有效的控制,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