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8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48篇 |
综合类 | 8篇 |
数学 | 41篇 |
物理学 | 1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孙均 王友宝 苏俊 颜胜权 李云居 郭冰 李志宏 曾晟 连钢 白希祥 柳卫平 山口英齐 久保野茂 胡钧 D.Kahl 郑孝顺 文俊永 寺西高 王宏伟 石山博信 岩佐直人 小松原哲郎 李二涛 张健 《原子核物理评论》2015,32(3):274-279
在日本东京大学CRIB 次级束装置上,用长气体靶开展了22Na+ α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研究。针对长气体靶实验中的两体运动学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包括构建空间复杂几何关系、计算能量损失以及反应运动学的逐事件分析方法;对22Na+α共振散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重构分析,得到了Ec.m. = 4.2 ~ 5.4 MeV 区间22Na( α,α ) 的激发函数,从实验的激发函数中观测到了复合核26Al 5 个较为明显的共振峰。鉴于26Al 共振态的衰变模式比较复杂,本工作发现的26Al新共振态的能级性质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分析。The 22Na+α resonant scattering is studied via a conventional thick target inverse kinematic method with an extended gas target. A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two-body reaction kinematic re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spatial geometry, the reaction kinematics and the energy losses are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22Na+ αresonant scattering have been thus reconstructed, and the excitation function is obtained in the energy interval of Ec.m. =4.2~5.4 MeV. Five resonant states in 26Al a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excitation function. Since several decay modes coexist for the observed 26Al resonant states, multi-channel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thus needed to reveal their structure and decay features. 相似文献
72.
73.
在有导体壁的条件下,对于各种趋肤的及趋中心分布的等离子体纵向电流,用一种统一的迭代方法,计算了相应的自由界面的磁流体平衡方程解,并讨论了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关键词: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高能电子在核上的散射直接肯定了核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实验并已较好地测出了质子和中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轻粒子的形状因子还没有测定。在轻粒子中,中微子的形状因子又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所以对它的结构因子的理论分析可能较为简单。我们在工作中曾经指出,通过和电子(或μ介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微子将具有一定的电磁形状因子。初看起来,通过中微子v_e在电子上的散射,可以测定中微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事实上,因为v_e和电子有一级的弱相互 相似文献
75.
本文应用了复合粒子场论的微扰展开理论和自旋为(1/2-1/2)的库仑相互作用原子的Bethe-Salpeter协变波函数的近似解,计算了(e+e-)(μ+μ-)原子的高速飞行下裂解截面及能谱。结果表明(e+e-)原子的裂解截面比前人的计算约小20%。此外,计算还表明(e+e-)及(μ+μ-)原子的单态和三重态裂解截面对任意主量子数n,和极端相对论近似下将精确相等,而前人的计算中只是n=2时才有这一结果,而对n=1时,两者相差约有25%。看来很可能是计算中的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