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11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1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试用泛系观探讨流体在旋转与辐合运动中的暴转(blow-uP)与暴转后的特征。发现运动流体具有逆向转化性,逆时针旋转可暴转为顺时针旋转,反之亦然;辐合可暴转为辐散,但辐散会连续地消亡。预测应正视这种机理,天气预测不能只作为传统的Cauchy问题,传统的预报模式有待置疑。  相似文献   
102.
苯热条件下GaP纳米晶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温高压苯热合成方法制备了GaP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光吸收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GaP纳米晶在苯热条件下是亚稳定态的,反应时间过长及反应温度过高均不利于它的生成和生长.文中还讨论了晶粒度分布与合成条件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3.
LiNbO3:Ru晶体的光折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丘克拉斯基法生长了单掺杂的LiNbO3∶Ru晶体,并对其作氧化处理。实验研究了LiNbO3∶Ru晶体二波混频条件下光栅记录特性和波长的依赖关系;并且研究了氧化处理对其透射谱和光栅记录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NbO3∶Ru晶体的最佳记录波长为458 nm;氧化处理会增加LiNbO3∶Ru晶体对光的吸收,同时提高光栅记录的灵敏度和饱和衍射效率,表现了不同于LiNbO3∶Fe晶体的氧化态依赖特性。分析认为,LiNbO3∶Ru晶体的反常氧化态依赖特性可能是由于出现了电子通道效应的暗衰减机制,以及Ru存在多个价态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4.
用三苯基氢化锡,三对甲苯基氢化锡作为锡氢化试剂与9-乙炔基-9-芴醇进行反应,合成了2个有机锡化合物:[Z]-2-(三苯基锡基)-1-(9-芴醇)乙烯(1)和[Z]-2-(三对甲苯基锡基)-1-(9-芴醇)乙烯(2)。化合物1和2分别与ICl,Br~2,I~2反应,得到6个有机锡一卤化物,6个有机锡二卤化物和2个有机锡混合卤化物(3-16)。有机锡一碘化物7,13和有机锡二碘化物8,14与KOH乙醇溶液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有机锡氢氧化物17,18和有机锡氧化物19,20。有机锡二碘化物8,14分别与含氮双齿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8-羟基喹啉(Oxin)反应,得到6个相应的配合物21-26。26个新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锡含量测定,IR,^1H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化合物2是以Sn原子为中心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05.
合成表征了32个标题化合物ROCOCHR^1CH~2SnCl~3.(2-HOC~6H~4CH==NC~6H~4-X)(R=Me,Et,n-Bu;R^1=H,Me;X=H,4'-Cl,3'-Br,3'-OH,3',4'-Cl~2,4'-OMe),通过元素分析,UV-vis,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n-BuOCOCH~2CH~2SnCl~3.(2-HOC~6H~4CH==NC~6H~4OMe-4')的晶体结构分析表,该晶体属单斜晶系,a=1.4661(3)nm,b=0.9307(2)nm,c=1.7888(4)nm,β=94.04(3)^o;v=2.4348nm^3,z=4;空间群P2~1/c.该化合物为含有分子内羰基氧配位,Schiff碱以酚羟基上的氧原子配位,中心锡原子为六配位,空间构型为畸变八面体构型的单分子有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农田氨挥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挥发是农田氮素向环境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空气中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的农田氨挥发测定大多依赖酸吸收法,但因采样时间长、劳动量大,难以获取氨挥发日内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田间痕量氨气测定时,测量精度高、选择性好、系统响应速度快,不需要复杂的采样操作,就可以实现激光发射器与反射镜之间数十至数百米的高时间分辨率的氨气浓度原位快速监测。其与微气象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相结合(TDLAS-BLS法)是目前农业源氨挥发监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TDLAS-BLS法与微气象水平通量积分法(IHF法)测定的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结果,实现对TDLAS-BLS法测定大面积农田氨挥发的可靠性验证。利用监测获取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研究冬小麦追肥期氨挥发日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DLAS-BLS法和IHF法测定农田氨挥发速率基本一致(斜率为0.97,R2=0.97,n=14),TDLAS-BLS法测定氨挥发速率仅比IHF法低3%,总氨挥发损失仅低6%,证明TDLAS-BLS法可用于冬小麦追肥期大面积农田氨挥发监测中。冬小麦追肥期白天氨浓度明显高于夜间,且受风速波动影响,氨浓度瞬时波动较大。氨挥发速率在追肥后缓慢升高,施肥后第6天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8.9 kg N·ha^-1·d^-1,随后逐渐降低,至第15天与背景接近。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第5~8 d(79~175 h),该时段氨挥发损失占总氨挥发损失的69%。整个监测期间TDLAS-BLS法测定总氨挥发损失为8.8 kg N·ha-1(占施氮量6.3%),较低的损失量与沟施覆土的施肥方式及低温、低光照强度有关。TDLAS-BLS法实现了在线监测大面积农田氨挥发日内变化规律,高时间分辨率数据可更准确地评估气象因素对氨挥发的影响。冬小麦追肥期氨挥发日内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昼高夜低变化规律,与温度、风速、光照有很高的相符性。相关分析表明风速、光照、土壤温度、降水都与氨挥发有显著相关性,异常天气下主导气象因素(如降水)是氨挥发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7.
提出一种基于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芯,用硅酸四乙酯修饰后,以Hcy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醇溶液中制备了Hcy纳米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用该材料吸附血液中的Hcy,释放Hcy后用衍生试剂N-(1-芘基)马来酰亚胺进行衍生,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Hcy纳米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粒径约为40 nm;该材料对Hcy的吸附时间为10 min,吸附pH为3.0,最大表观吸附量为32.4 mg·g^(-1);对Hcy的释放时间为40 min,释放pH为8.0;加入N-(1-芘基)马来酰亚胺反应10 min后,以365 nm为激发波长,体系在387 nm处产生稳定荧光;并且该材料对Hcy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最多可重复使用4次;Hcy的质量浓度在0.02~0.10 mg·L^(-1)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8 mg·L^(-1);对Hcy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n=5)和稳定性(n=6)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4.0%;方法用于分析5只成年家兔的血液样品,结果均未检出Hcy;对上述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Hcy的回收率为91.2%~109%。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d-Ag/CeO2-ZrO2-La2O3-Al2O3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Ag的添加可显著改善Pd催化剂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活性,T50、T90以及ΔT分别为125℃,150℃和25℃,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H2-TPR表明,引入Ag可明显改善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使表面易还原氧物种量增多,还原速率加快;UV-Vis DRS及XPS表明,Pd、Ag金属之间以及金属与载体之间存在电子效应,这种效应促使金属与载体界面产生大量具有活性的氧物种,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9.
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理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解微分方程dXdt(1)+aX(1)=b进行预测公式推导时,把-X1(1)=X11作为已知条件来确定微分方程的解是不合理的,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局限于{X(1)(k)}序列,直接从最后的平均相对误差ε-=n1∑k=n1ε(k)入手,将-ε看作是常数cm的函数,求出满足Min{-ε(cm)}的cm值即可,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cm的计算公式,形成新的灰色预测公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经过实例验证新的预测公式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求解了不等质量(1/2—■/2)电磁束缚系统的Bethe-Salpeter方程。给出了这类系统的近似B. S. 波函数,利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在精确到O(α)的量级下,计算了■的衰变率和分支比,结果是■(1/秒)■类似地,还讨论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