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0篇
物理学   8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振动光谱法用于研究表面吸附态结构,早在50年代就有报道。当时是用透过法观测分散于高表面积载体上金属催化剂的吸附现象,其吸附量足以用色散型仪器和透过法观察,至今仍然是研究吸附态的重要手段,但高表面载体上分散的金属表面结构很难确定。1966年Greenler提出光滑金属表面的反射红外光谱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450~180cm~(-1)范围的红外光谱可容易地将二水(或三水)乙酰丙酮镧系金属配合物与单水配合物区分开来.这个范围内的有些谱带的频率随镧系金属原子序数的递增而稍有升高,说明这些谱带起源于M-O键的伸缩振动.用群论方法对不同构型的配合物计算了局部结构MO_8和MO_7应有的具红外活性的M-O伸缩振动形式数,并将其与三水(或二水)及单水配合物在此范围的谱带相比较.从而推断八配位的三水(或二水)配合物的配位多面体可能取正十二面体构型,而大多数七配位的单水配合物可能取单帽三棱柱构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一类菁染料在银溶胶中和吸附在硝酸刻蚀的银和铜箔上的SERS 光谱以及两种方式的比较。对硝酸刻蚀粗化银和铜箔表面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区别于银溶胶,用粗化银和铜箔测得了共振 SERS 光谱。提出了菁染料分子在铜、银表面吸附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芳香族羟肟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试用了^1^5N 和^6^3Cu, ^6^5Cu标记化合物来确定一些键的红外特征吸收频率和金属一配体键振动的吸收, 从而观察配位体与金属配位后的键能变化与配键稳定性的联系。本工作测试下列配位体和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相应的^1^5N 同位素取代物4000~75cm^-^1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成功地将取代苯胺的偶极短与其取代基常数σ相互关联起来,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取代苯胺的熔点与后者也有良好的直线相互关系.证明了将本文所得σ~-值用之于苯胺在红外吸收光谱中的直线相互关系较旧有的最适合的σ值在相关系数上有改进,并将这些直线关系中的一部分推广到近红外区;成功地将取代苯胺在紫外吸收光谱中有相反的电子效应的取代基对其共轭光谱带的影响用本文所得?值归并在同一直线相互关系上,且其相关系数胜过用其他各种类似的取代基常数;再则共主光谱带与其相应克分子折射率也有良好直线相互关系.无须选用特殊的σ值和仅直接采用本文的σ~-值即能适用于取代苯胺在核磁共振谱中有关其氨基氢的化学位移的直线相互关系中,且其相关系数较旧有值有改进.为了尝试以σ~-与σ_(I.R.)~-相结合俾适合应用于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的直线自由能关系中,已将现有数据逐一运算,并发现其实用价值与Miller所采用的数值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氮, 氧和二氧化碳在25℃, 10-15atm范围在全氟三丙胺(FTPA)和全氟萘烷(FDC)中的溶解度. 在上述压力范围内, 氮氧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溶解度都符合Hanry定律, 测量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7.
18.
镧系金属有机络合物对氧和水极不稳定,易被氧化和水解。进行这类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时,一般在充干燥惰性气体的干燥箱中,用石蜡油糊法制样。Dubeck等曾报导用这种方法制样测得一系列二茂氯化镧系金属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300厘米~(-1)附近都有吸收峰。我们用干燥箱法测定过很多与之类似的镧系元素环戊二烯络合物光谱,在3500厘米~(-1)附近也有吸收(图1a)。这类络合物按其结构不应在这里出现吸收,可能是干燥箱中残留的少量氧和水使络合物破坏而造成的。干燥箱操作的另一不足之处是需多次抽空充气,很费  相似文献   
19.
芳香族羟肟类化合物能与过渡金属离子螯合,已成功地应用于金属分析和湿法冶金。显然,此类配合物结构和键性质的研究对于了解反应机理和配位体的分子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作者曾报道了2-羟基-4(5)-取代二苯甲酮肟顺式(Syn)和反式(Anti)异构体的v_(OH)吸收红外光谱特性和  相似文献   
20.
张才华  孙菁  聂崇实 《化学学报》1989,47(4):389-392
本文介绍毛细管GC/IR方法鉴定a-蒎烯在固体酸Nafion H催化下酯化及重排异构化的产物. 讨论了GC/IR方法定性的可靠性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GC/IR实验方法, 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其中包括不同口经毛细管色谱柱与光管匹配问题和影响红外检测灵敏度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