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4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先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N-氨乙基哌嗪反应合成新型B3单体,然后分别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1,6-己二硫醇为A2单体与上述B3单体反应,利用异氰酸-羟基以及巯基-烯的反应,合成了同时含有羟基和烯丙基的双功能性超支化聚(氨酯-胺)和聚(硫醚-胺)。研究了单体种类及投料比与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化学与拓扑结构的关系。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该B3单体同时带有3个羟基与3个烯丙基,当A2和B3单体投料比(物质的量之比)为0.825∶1时,可以成功制备较高分子量的双功能性超支化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韧性-脆弱性理论,界定了韧性-脆弱性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全产业链的产业韧性-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包括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和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两个概念的界定.第三,构建了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评价指标,内部评价指标来自于企业管理水平等5个影响因子,外部评价指标来自于资源禀赋等3个影响因子.第四,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评价,得出8个指标分别影响该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的情况是:企业规模、技术密集度、交通成本和对外开发程度这4个指标的影响显著,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影响程度不大,消费购买力和专利申请数及政策支持影响不显著.最后,从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缓解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光敏共聚物P(St/VM-co-MA)自组装胶体粒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类光敏单体7-(4-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V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光敏性双亲共聚物P(St/VM-co-MA).在选择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H2O)中对P(St/VM-co-MA)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征了自组装胶体粒子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利用紫外光照使胶体粒子中香豆素基元发生光二聚反应,形成交联胶体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跟踪其交联过程.用DLS研究了交联和未经交联胶体粒子的粒径和结构稳定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光学显微镜考察了胶体粒子的乳化、包覆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和未经交联胶体粒子均具有乳化性,且在乳化过程中可实现对油溶性染料的包覆.胶体粒子交联后,粒径有所减小,结构稳定性、乳化性能、包覆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郑华  罗静 《计算数学》2018,40(1):24-32
本文我们利用预处理技术推广了求解线性互补问题的二步模基矩阵分裂迭代法,并针对H-矩阵类给出了新方法的收敛性分析,得到的理论结果推广了已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单体肉桂酸(CA)引入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中,制得疏水性改性HA(HA-CA),然后在二甲亚砜与水的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制备HA-CA胶体粒子,并以之为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界面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紫外、核磁、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HA-CA、HA-CA胶体粒子及其所稳定的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A-CA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粒径约为95nm的球形胶体粒子;所得的HA-CA胶体粒子可以有效地稳定油/水界面,制备水包油(O/W)型的Pickering乳液,且所得乳液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细胞相容性;此外该胶体粒子可稳定多种油/水体系,具有一定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了水产品中结晶紫以及它的隐色代谢物残留。匀质后的水产品样品用乙腈和乙酸铵缓冲液提取,合并提取液,用二氯甲烷反提取,经中性氧化铝柱和PRS柱固相萃取净化,且不使用氧化铅柱在线氧化,色谱分离后直接进入串联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5 ng/g,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大于0.99,添加样品平均回收率为77.6%~93.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2%。  相似文献   
17.
蛋品中苏丹红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了蛋品中苏丹红I、II、III、Ⅳ号染料的残留。制样后,装柱,应用基质固相分散技术,用氯仿、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0:10)淋洗,浓缩定容后经ZORBAX SB-C18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控(MRM)模式检测。外标曲线定量,苏丹红I、II、III、Ⅳ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00ng/g,5.0~100ng/g,1.0~100ng/g和2.0~100ng/g,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9,添加样品回收率在87.3~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1%。针对四种苏丹红染料,该方法的检测低限分别可达0.1μg/kg,2.0μg/kg,0.2μg/kg,0.4μg/kg,可以满足国内外蛋品中苏丹红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18.
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已在手性分离、固相萃取以及化学仿生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将分子识别位点设计在载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制得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具有目标分子更易接近印迹位点、吸附动力学更快、吸附容量更高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表面分子印迹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载体种类及表面修饰方法的不同,分别介绍了以硅材料、磁性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为载体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臂优先"的途径和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以p H响应性聚(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co-丙烯酰胺)(PAA-DMP)为线性外臂,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苯乙烯-co-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PNSB)为核的核交联星型聚合物(PNSB@PAA-DMP).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粒径和形貌也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做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动态光散射(DLS)考察了聚合物在水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交联星型聚合物具有p H和温度双重响应,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以通过改变核内聚苯乙烯的量来进行调节.除此之外,在高浓度(20 mg/m L)下,还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p H实现聚合物溶液溶胶-凝胶(sol-gel)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