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张国平  王兴权  吕国华  周澜  黄骏  陈维  杨思泽 《中国物理 B》2013,22(3):35204-035204
ZrN/TiZrN multilayer are deposited by cathodic vacuum arc metho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 bias (from 0 to -800 V), using Ti and Zr plasma flows in residual N2 atmosphere, combined with ion bombardment of sample surfaces. The effect of pulsed bias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ilms is investigate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ating i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anwhile, the nanohardness, Young's modulus, and scratch tests are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exhibit a nanoscale multilaye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iZrN and ZrN phases. Solid solutions are formed for component TiZrN films. The dominant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iZrN films is (111) and (220). At pulsed bias of -200 V, the nanohardness and 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ZrN/TiZrN multilayer reach a maximum of 38 GPa, and 78 N, respectively. The ZrN/TiZrN multilayer demonstrates an enhanced nanohardness compared with binary TiN and ZrN films deposited under equivalen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究拟目乌贼受精卵长途运输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受精卵运输密度及运输时间对拟目乌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密度对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初孵幼体体重及卵黄完全吸收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运输时间对受精卵孵化也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建议运输密度为100~300 ind·L-1,运输时间为36 h以内.  相似文献   
143.
甲烷在AFS型分子筛中的吸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方法模拟了甲烷分子在AFS型分子筛中的吸附量, 并和Dvren等人(Langmuir, 2004, 20: 2683)设计的金属有机骨架中的甲烷吸附量进行比较, 发现AFS型沸石分子筛对甲烷分子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AFS型分子筛是中低压吸附储存天然气系统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吸附剂. 采用Dubinin Asakhov(DA)微孔分析方法, 分析了沸石结构对甲烷储量大小的影响, 总结了影响甲烷储量大小的物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4.
利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准谐德拜模型计算了闪锌矿结构ZnTe在高温高压下的弹性及热力学性质.得到了绝对零度、零压强时的晶格常数为0.6095 nm,仅比实验值(0.6103 nm)小0.1%.计算的体弹模量及弹性常数也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根据计算的高压下的弹性常数,得到其相变点约为10 GPa,与已知的实验值一致.通过准谐德拜模型,得到了常温下(T=300 K)的德拜温度为249 K,并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的热容.热容随着压强增加而减小,在高温、高压下,热容接近于Dulong-Petit极限.  相似文献   
145.
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光谱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痕量气体检测。而目前基于CRDS痕量气体检测多针对单一气体进行测量或通过多个激光器产生的多光束进行多种组分气体浓度测量。利用DFB激光器波长可调谐特性,通过强弱吸收峰结合,使用单光束实现了多种温室气体的腔衰荡光谱技术同步检测。由于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为实现同一衰荡系统对三种温室气体的同步测量,在平衡吸收损耗的基础上,选取1 653~1 654 nm内甲烷的强吸收峰与水汽、二氧化碳的弱吸收峰进行测量。通过光谱叠加反演矩阵,分别得到甲烷、水汽、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计算测量灵敏度过程中发现,通过去除衰荡过程初期的部分数据点(过滤区间),会对噪声等效吸收系数产生影响。多数情况下,在测量灵敏度计算方面,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L-M)会优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法(DFT);但当衰荡曲线的单指数性下降时,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搭建了一个低精细度(F≈6×103)衰荡腔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验验证。相较于用于测量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细度衰荡腔(F≈1×105),低精细度衰荡腔的衰荡速率较快,衰荡曲线的单指数性明显低于高精细度衰荡腔。实验表明,在过滤区间长度较短时,采用DFT算法计算得到的噪声等效吸收系数会小于L-M算法得到的结果。当过滤区间长度增加时,L-M算法得到的结果优于DFT算法。在受过滤区间长度影响方面,DFT算法的波动性要明显小于L-M算法。根据Allan方差分析,在512次采样平均(约8 s)下的最小噪声等效吸收系数进行计算,该CRDS装置测量灵敏度为2.4×10-10 cm-1。在25 ℃标准大气压下,对应甲烷、水汽、二氧化碳的测量灵敏度分别为0.64 ppbv,3.5 ppmv和4.0 ppmv。基于该CRDS装置,通过单光束多波长测量方法,利用光谱叠加反演矩阵,测得大气中甲烷、水汽、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2.018,3 654和526 ppmv;而采用经典CRDS单波长测量得到的甲烷、水汽、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2.037,3 898和630 ppmv。通过与温控调节波长,逐点扫描得到的光谱吸收曲线进行对比,采用多波长测量得到气体浓度进行复合拟合的光谱曲线残差小于单波长测量得到气体浓度进行简单拟合的光谱曲线残差。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EPR详谬及由此引起的对量子理论进行修正的一些假设,诸如Bohm-Aharonov假设和定域隐变量理论,特别是Bell不等式.文章报告了最近作者完成的一个正电子素湮灭双γ光子极化角关联的实验,结果与量子理论符合得十分满意,排除了Bohm-Aharonov假设,超出Bell理论上限达4个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147.
栅极增强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GEPSII)一种新的金属管件内壁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均匀地对金属管件内壁进行离子注入,并且能够生成二元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管件内轴向放置三块45号钢样品,利用GEPSII方法在金属管件内壁成功生长金黄色氮化钛(TiN)薄膜.结构分析显示TiN主要沿(111)和(200)晶面生长,深度分析显示膜的厚度大约二十几纳米,膜质地均匀且在基底有一定的嵌入深度.电化学腐蚀、硬度、磨擦学分析表明TiN薄膜很好地改善了45号钢的表面性能,并且表现出很高的轴向均匀性. 关键词: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 内表面 氮化钛  相似文献   
148.
滤膜在过滤和分离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但滤膜对溶液中的组分具有吸引或排斥作用,导致粒子产生定向运动,进而在膜附近产生粒子富集或“粒子禁区”等截然不同的效应,目前对此认识尚不清楚,粒子浓度分布不能实时准确测量是其中最大的困难.本文以表面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为模型物质,利用胶体粒子结晶后粒子浓度可以实时原位测量的优势,研究了纤维素滤膜对粒子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带电微粒会自发地在滤膜表面产生富集,滤膜中微量阴阳离子释放导致的扩散泳效应是微粒朝向滤膜产生定向运动的主要原因,基于扩散泳和粒子扩散两种机制构建了粒子运动方程和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定性一致.此外,粒子除了朝向滤膜的纵向运动之外,壁面电渗流和横向扩散还会使粒子朝向壁面产生迁移,导致管壁粒子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49.
沉淀介质对共沉淀法制备(Bi,Pb)2223先驱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改进的共沉淀法和传统的共沉淀法所使用的介质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比较PH值在以水为介质的传统共沉淀法和改进的以乙醇为介质的共沉淀法的化学计量比的不同影响,我们发现传统共沉淀法不能找到合适的PH值范围来使各种金属离子完全共沉淀,也就难以维持原始的化学计量比,而改进的共沉淀法有很宽的PH值范围(PH=3~7.4), 能使所要沉淀的各种金属离子完全共沉淀并维持原始的化学计量比.对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粉经过X光衍射分析显示,其相组成合适,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前驱粉完全满足制备超导(Bi,Pb)2223带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0.
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物理系从1958年8月起,围繞着解决当前原子核結构理論的中心問題展开了大规模的科学研究的羣众运动,經过一年多的奋战,得到了若干結果,改变了人們对原子核結构的某些传統观念,并为进一步进行系統的理論研究工作准备了比較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