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43篇
物理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杨贞胜  孔令斌  邓莉  罗永春  康龙 《电化学》2011,17(2):217-221
以介孔碳CMK-3为载体,利用CMK-3表面缺陷作形核中心,应用前驱体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的Co0.25Ni0.75氧化物/CMK-3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观察表明该材料主要呈现弱结晶态结构,其中Co-Ni氧化物纳米片交错成空间网络并包覆在介孔碳表面.BET测试表明该材料孔径分布在3~4 nm之间,且高分散、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OH-离子传递特性.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该材料有高的电化学活性, 在5 mA/cm2电流密度下,Co0.25Ni0.75氧化物(92%)/C比电容达1781F/g.  相似文献   
12.
The adsorption of H2 on two kinds of Mg3N2(110) crystal surface is studied by first principles. Adsorption sites, adsorption energy,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Mg3N2(110)/H2 systems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It is found that H2 is mainly adsorbed as chemical adsorption, on these sites the 1-12 molecules are dissociated and the H atoms tend to the top of two N, respectively, forming two NH, or the H atoms tend to the same N forming one NH2. There are also some physicM adsorption sites. One of the bridge sites of Mg3N2 (110) surface is more favorable than the other sites. On this site, H atoms tend to the top of two N, forming two NH. This process belongs to strong chemical adsorp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1-12 molecule and Mg3N2(110) surface is mainly due to the overlap-hybridization among Hls, N 2s, and N 2p states, covalent bond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N and H atoms.  相似文献   
13.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on)是从盾叶鬼臼(Podophyllum peltatum)和西藏鬼臼(P.emodi)等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作用的活性成分,在我国资源丰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柏科圆柏属植物砂地柏的杀虫活性.从1999年以来,我们对该类植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已证明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及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为其重要的活性成分[1].基于在农药分子中引入二芳醚结构可以显著改善农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如:提高光学稳定性、降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扩大生物活性谱等特点)[2],我们设计合成了含有鬼臼类二芳醚的十个新化合物,可望得到高效低毒的具有显著活性的农药[3],该类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ESI-MS,HRMS等所证实.其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MgN6)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MgN6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MgN6)2团簇最稳定结构为Mg2N2四元环平面结构;(MgN6)n(n=3~5)团簇最稳定结构是由2个叠氮基与2个Mg原子首先构成近似菱形,再由近似菱形延伸形成的链状结构。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Mg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金属Mg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很强的离子键。(MgN6)n(n=1~5)团簇最稳定结构的IR光谱分为4个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209~2313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稳定性分析显示,(MgN6)3和(MgN6)5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A2B7型La0.83-0.5x(Pr0.1Nd0.1Sm0.1Gd0.2xMg0.17Ni3.1Co0.3Al0.1x=0~1.66)储氢合金,并在He+Ar气氛和 1 173 K下进行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混合稀土(Pr,Nd,Sm,Gd)替代La元素对合金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混合稀土含量对合金组成和相结构有重要的影响,随混合稀土含量x的增加,合金中主相A2B7型(2H-Ce2Ni7型+3R-Gd2Co7型)相丰度逐渐增多,其中2H-Ce2Ni7型相丰度先增多后减少,3R-Gd2Co7型相丰度则逐渐增加,主相晶胞参数随x增加而减小。电化学结果表明,随混合稀土含量增加,放氢平台压逐渐升高,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x=0.4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89.8 mAh·g-1)和最佳的循环寿命(S100=91.30%);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则随x的增加获得显著提高。适量的混合稀土替代量可显著改善合金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表面能确定LaFeO3(010)表面为最稳定的吸附表面,研究了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的吸附性质。LaFeO3(010)表面存在LaO和FeO2两种终止表面,但吸附主要发生在FeO2终止表面,由于LaFeO3(010)表面弛豫的影响,使得凹凸不平的表面层增加了表面原子与H原子的接触面积,表面晶胞的纵向体积增加约2.5%,有利于H原子向晶体内扩散。研究发现,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主要存在3种化学吸附方式:第一种吸附发生在O-O桥位,2个H原子分别吸附在2个O原子上,形成2个-OH基,这是最佳吸附位置,此时H原子与表面O原子的作用主要是H1s与O2p轨道杂化作用的结果,H-O之间为典型的共价键。H2分子的解离能垒为1.542 eV,说明表面需要一定的热条件,H2分子才会发生解离吸附;第二种吸附发生在Fe-O桥位,1个H原子吸附在O原子上形成1个-OH基,另一个H原子吸附在Fe原子上形成金属键;第三种吸附发生在O顶位,2个H原子吸附在同一个O原子上,形成H2O分子,此时H2O分子与表面形成物理吸附,H2O分子逃离表面后容易形成氧空位。此外,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还可以发生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kN3团簇最稳定构型为直线构型;(LiN3)n(n=1~2)团簇中N—N键长在0.1146-0.1203nm之间,N—Li键长在0.1722~0.1987nm之间;团簇中Li原子全部显正电性,越靠近Li原子的N原子负电性越强,在直线构型的Nf离子中,两端的N原子均具负电荷,而中心N原子具正电荷.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o(OH)2/NaY复合材料,并以其组成超级电容器.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性能,Co(OH)2的最高比电容达632.5 F.g-1.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电化学方法 ,研究了吸氢合金LaNi5-xMx(M =Mn ,Co,Fe,Cr,Al)在高温氢化反应时的歧化行为及其反应产物的电化学性能。LaNi5-xMx 在 2 5MPa氢压和 550℃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可发生明显的歧化反应 ,并析出纳米相镍。歧化反应的程度与加热温度、时间、第三组元M及合金的生成焓关系密切。电化学交换电流密度测定表明 ,经歧化反应得到的含纳米相镍的复相组织与原始合金组织相比具有较高的吸放氢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A2B7型La0.83-0.5x(Pr0.1Nd0.1Sm0.1Gd0.2)xMg0.17Ni3.1Co0.3Al0.1(x=0~1.66)储氢合金,并在He+Ar气氛和1 173 K下进行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混合稀土(Pr,Nd,Sm,Gd)替代La元素对合金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混合稀土含量对合金组成和相结构有重要的影响,随混合稀土含量x的增加,合金中主相A2B7型(2H-Ce2Ni7型+3R-Gd2Co7型)相丰度逐渐增多,其中2H-Ce2Ni7型相丰度先增多后减少,3RGd2Co7型相丰度则逐渐增加,主相晶胞参数随x增加而减小。电化学结果表明,随混合稀土含量增加,放氢平台压逐渐升高,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x=0.4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89.8 mAh·g-1)和最佳的循环寿命(S100=91.30%);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则随x的增加获得显著提高。适量的混合稀土替代量可显著改善合金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