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79篇
物理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邓斌  罗国安  王君  巫祥云 《分析化学》2003,31(3):353-356
通过对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在毛细管线性聚丙烯酰胺胶(LPA)中的电泳行为的研究,发现在10%浓度的LPA和100mmol/L Tris-borate及7mol/L尿素的缓冲溶液中(pH=8.2),这类被分析物质有着较好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能使相差一个碱基的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片断得到基线分离。非常适合用于对合成的反义寡聚核苷酸的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于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42.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二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罗国安,王义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1概述毛细管电泳(CE)除了比其它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耗量更少、应用面同样广泛等优点外,...  相似文献   
43.
自组装金电极的电化学测试及其FTIR和AFM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交流阻抗谱测试了自组装免疫电极的抗原响应特性,对生物电极解离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电化学实验过程进行了直观观测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4.
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应用神经网络将高斯函数对电泳分离曲线峰形进行拟合,提取微芯片电泳信号的特征,通过分析结果,对微芯片电泳实验的分离条件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45.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 获得均一多糖SJB, 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 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 主链由1,2-、1,2,4-连接的鼠李糖和1,4-、1,3,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组成; 侧链包括末端、1,5-、1,3,5-连接的阿拉伯糖; 末端、1,4-连接的葡萄糖以及末端、1,3-、1,4-、1,6-连接的半乳糖, 主要通过鼠李糖的O4位和半乳糖醛酸的O3位与主链相连. 该多糖为首次从桑叶中获得的酸性杂多糖. 20 μg/mL SJB对PTP1B的抑制率为31.7%.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对108种油墨中部分典型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FTIRmicrospectroscopy)进行了解析。确定了油墨色痕的主要成分,目的是探讨油墨色痕随时间变化反应机理。为圆珠笔油墨系统分析数据库的建立和字迹色痕形成时间的推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对整体色谱柱,一种色谱柱的原位合成制备新技术,在近十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作了评述,内容主要涉及此新技术的优点,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分类和应用及无机整体柱的制备、分类和应用;对其发展及展望也作了简要论述(引用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48.
电填充毛细管色谱柱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一种毛细管色谱柱的电填充技术,并进行了柱性能的评价研究。实验表明新的填充方法确保了色谱柱的柱效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49.
50.
现代中药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药分析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主要特点有:中药分析的对象更集中于针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中药分析不再局限于提供化学分析的工具,而是将各种新方法、新技术整合使之成为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新体系;中药分析已经不再局限于分析中药的物质组成,更注重解决的是物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相关性.本文从中药信息表达模式的改变、成分研究策略的改变、分析对象的改变和药物效应分析模式的改变等四个方面对中药现代分析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