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4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直剪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节理面和岩桥各自的抗剪强度机制,引入法向变形协调条件,基于Mohr-Coulomb理论,推导了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直剪强度公式。模型试验发现,剪切破坏面以拉剪复合破坏为主,同时岩块中伴随大量的拉张微裂隙。试样的强度和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经历了线弹性增长、节理面错动、次生裂纹起裂稳态扩展、节理面贯通破坏和残余强度5个阶段。对比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2.
53.
高纯氧化镝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摄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志荣  陈新坤 《分析化学》1992,20(5):600-603
  相似文献   
54.
传感器能将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利用的信号,经相应的仪器进行处理,就可以达到自动控制等目的.如常用的光电传感器、热电传感  相似文献   
55.
Zeeman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谱线轮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和讨论了在ZAS洁,不同调制方式及磁感应强度对Ag328.1nm的的分析性能的影响,并取得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甘油氢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二元醇.与二元醇相比,正丙醇也是一种昂贵的化学品,用过量的甘油直接氢解合成高选择性的正丙醇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生产途径.因为铂金属具有较强的断C-O键的能力,所以甘油氢解制正丙醇的催化剂主要采用铂作为活性组分.本文以铂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到不同Zr/Al比的Zr-Al复合氧化物上制得2.5%Pt/Zr_xAl_(1-x)O_y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甘油氢解反应中,探讨了Zr/Al比对甘油氢解制正丙醇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发现,锆铝混合氧化物经过400 ℃焙烧后为无定形态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中无单相氧化锆或氧化铝存在.随着锆含量增加,催化剂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不同Zr/Al比的锆铝混合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发现,甘油转化率随催化剂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锆铝比大于5:5时,丙醇(正丙醇+异丙醇)的选择性很高,普遍大于87%;锆铝比至7:3时,正丙醇选择性最高.通过X射线衍射、CO化学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锆铝混合氧化物中锆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调变Zr/Al比促进了铂颗粒的分散,实现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强酸位点的定向调控.当锆铝比增加至7:3时,催化剂的强酸位点占总酸含量的91.2%.对比催化剂酸性分析和反应结果可知,催化剂表面的总酸含量高有助于甘油转化;强酸位点有助于甘油深度脱水生成丙醇;正丙醇的选择性则可能与NH_3脱附温度在580 ℃处的强酸位和较大的Pt颗粒有关.当Zr/Al比为7:3时,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点占91.2%,而强酸位点的增加有助于甘油的深度脱水形成正丙醇.因此,以10%甘油水溶液为原料,在240 ℃和6.0 MPa初始氢气压力条件下反应8 h,甘油转化率和正丙醇的选择性分别达到81.2%和86.3%.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甘油转化率和丙醇(正丙醇+异丙醇)选择性几乎不变,但正丙醇的选择性略有降低.使用5次后的催化剂表面的总酸量变化不大,但酸分布变化较大,即强酸比例下降.可见,催化剂活性变化小是由于其表面酸量变化不大,而正丙醇选择性下降与强酸位点比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7.
藏药无茎芥(Pegaeophyton scapiflorun(Hook.f.et Thoms)Marq.et Shaw)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无茎芥属(Pe-gaeophyton Hayeket Hand-Wazz)植物,又名单花芥、高山辣根菜,为多年生草本,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地[1].在藏族地区,藏医用无茎芥全草内服退热、治肺咯血、并解食物中毒,外用治刀伤[2,3].无茎芥属植物只有无茎芥一种植物,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前人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8.
刘琳  索志荣  郑建斌 《色谱》2006,24(3):247-250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化学检测(HPLC-DAD-ECD)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方法。以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 i.d., 5.0 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0 ℃,流动相为(A)甲醇和(B)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50∶50∶1),其梯度洗脱程序为2%A3 min3%A12 min25%A5 min80%A。流速为0.8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波长为275 nm。电化学单安培检测器的工作电压为0.7 V。在上述条件下实现了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分离检测。上述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6.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4.1%,检测限依次为1,0.2,9和7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可作为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瞿志荣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126-2127
Uranium(Ⅵ) complex [UO2((R,S)-1,1′-binaphthylene-2,2′-dicarboxylate)(H2O)] was obtained by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UO2(NO3)2·6H2O with (R,S)-1,1′-binaphthylene-2,2′-dicarboxylic acid(BCA) (L) in water at 180 ℃ in Pyrex tube.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a=1.640 3(3) nm, b=1.196 7(2) nm, c=1.066 3(17) nm, β=104.412(4)°, V=2.027 2(6) nm3Z=4. CCDC: 659617.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R,S)-4,4'-biquinoline-6,6'-dimethyl-3,3'-dicarboxylate (DBBD)(1) and the formation of copper(Ⅰ) coordination polymer [CuI(DBBD)2]n (2) by inducing a bidentate organic ligand (DBBD). The crystal 1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 and a=0.881 30(19) nm, b=1.9660(6)system with space group Fmm2, and a=2.04441 (17) nm, b=1.543 06 (13) nm, c=1.65245 (13) nm, V=5.21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