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34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双低聚乙氧基醚链修饰的三苯基膦,并以此为配体制备了相应的二价钯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稳定性,易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作为单组份催化剂,在无相转移试剂及无需补加膦配体条件下,能够有效催化Suzuki缩聚反应.在甲苯/水聚合体系中,可得到数均分子量(Mn)为7×104左右的聚芴.随着乙氧基醚链单元数的增加,Mn提高至近1×105.GPC谱图分析证实,亲水基团的引入使钯化合物具有了明显的两亲性,进而促进了金属转移步骤,使得聚合物分子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缩聚反应,通过将深蓝光荧光团(五联芴)和橙光荧光团(4-芴基-7-(4-二苯胺基-苯基)-2,1,3-苯并噻二唑)分别链接在聚芳醚的侧链上,合成了一种双色白光电致发光聚芳醚P1,接着将一种高效浅蓝光荧光团(2,7-二(9-乙基-咔唑乙烯基)芴)引入到了P1的侧链上,得到了聚芳醚P2和P3.系统研究了这些聚芳醚材料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物理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等.结果表明,所有聚芳醚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与热稳定性;薄膜态时存在明显的由深蓝光荧光团到浅蓝光荧光团及橙光荧光团的能量转移;退火前后的薄膜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一致,表明具有优秀的光谱稳定性.基于这些聚芳醚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高分子/Ca/Al),利用部分能量转移和电荷俘获作用,可以实现近白光发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可以达到7.96 cd/A,最大亮度为9950 cd/m2,色坐标为(0.33,0.44).  相似文献   
13.
陈磊  程延祥  谢志元  王利祥 《应用化学》2011,28(11):1229-1238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含萘并噻二唑(NT)或苯并硒二唑(BS)电子受体单元的D-A型红光掺杂剂,将它们引入到聚芴(PFO)的主链,调节掺杂剂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掺杂剂/主体”特性的红光高分子材料含萘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聚芴(PFR-xNT)和含苯并硒二唑衍生物的取芴(PFR-xBS)。 这些红光高分子的吸收光谱主要表现为聚芴主体的吸收,荧光光谱既有主体聚芴的蓝光峰,也有掺杂剂的红光峰,并且红光峰的相对强度随着掺杂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与光致发光光谱不同,这些高分子的电致发光光谱主要表现为掺杂剂的红光发射,并在掺杂的摩尔分数达到1%时实现了主体聚芴向红光掺杂剂的完全能量转移。 其中PFR-10NT和PFR-10BS的单层器件(ITO/PEDOT:PSS/Polymer/Ca/Al)(PEDO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SS:聚苯乙烯磺酸)分别实现了电流效率1.61 cd/A,最大发射波长632 nm,CIE色坐标(0.63,0.35)以及电流效率1.10 cd/A,最大发射波长620 nm,CIE色坐标(0.63,0.36)的高效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含溴橙光化合物与双(三环己基膦)钯(0)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芳基钯(Ⅱ)配合物.在加热条件下,该配合物可以引发AB型芴单体聚合,得到端基为橙光芳基基团的聚芴共轭聚合物.含溴橙光化合物与不同配体钯(0)配合物组成催化体系,原位引发聚合,同样可以制备上述端基结构明确的共轭聚合物.其中,以三(邻甲基苯基)膦或卡宾化合物为辅助配体时,室温下即可引发AB型芴单体进行催化剂转移聚合.卡宾化合物为辅助配体时,可以获得Mn为7.48×10~4的高分子量聚芴.MALDI-TOF分析证实,聚合物的一个端基是来自催化剂钯配合物中的橙光芳基基团,另一端基为Br/H原子.聚合物光致发光(PL)光谱主要表现为聚芴单元的蓝色荧光发射.电致发光(EL)光谱表明,聚合物在低分子量时表现为橙红光发射,而在高分子量时,能够得到白光发射.在数均分子量Mn为7.48×10~4时,聚合物可实现纯白光发射,国际色坐标CIE为(0.31,0.32).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3个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L)铜(Ⅰ)配合物:Cu(L)2(BF4)(a)、Cu(L)(PPh3)2(BF4)(b)和Cu(L)(POP)(BF4)(c)(POP为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其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 NMR、31P NMR、元素分析及晶体结构分析确证。 分子中,中心铜(Ⅰ)离子均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 在除气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均出现261~274 nm强π-π*吸收,未见明显的Cu→L电荷转移(MLCT)跃迁吸收。 配合物的薄膜样品发射蓝绿光,最大发射峰分别在515、476和481 nm处,光致发光效率分别为16.0%、12.9%和7.0%。 以聚乙烯咔唑(PVK)与配合物b为发光层的多层电致发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1.0×10-3 A/cm2时,电致发光的电流效率为0.36 cd/A,最大亮度为217 cd/m2。  相似文献   
16.
成膜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发光材料适宜于可溶液加工大尺寸显示及照明器件制作,赋予其热诱导延迟荧光(TADF)特征能够有效改善器件发光性能.本工作以苯环对位桥连三联吡啶的吖啶衍生物(ABTPy)为TADF单体、咔唑(Cz)衍生物为共聚单体,利用交叉偶联反应,控制TADF单体摩尔投料比为1%、5%、10%和50%,合成了4个主链为咔唑-吖啶给体/侧基为三联吡啶受体的共轭聚合物PCzABTPy1~PCzABTPy50.低含量TADF单元聚合物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显示了低聚咔唑片段和TADF单元的双峰发射,发光峰位是420和488 nm,聚合物薄膜仅出现单峰发射,发光峰由470 nm红移至508 nm.聚合物瞬态荧光衰减光谱均包含纳秒级瞬时荧光(12~15 ns)和微秒级延迟荧光(1.3~4.8μs),证实聚合物具有TADF特性.以聚合物为发光层的非掺杂溶液加工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蓝光发射,发光波长位于452~484 nm.其中,PCzABTPy10发光器件展示了最优的发光性能,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9.4%,启亮电压为3.0 eV.在亮度1000 cd/m2时,器件EQE仍保...  相似文献   
17.
邱东方  程延祥  王利祥 《应用化学》2009,26(12):1377-1385
合成了一系列齐聚苯胺修饰的三联吡啶铁配合物,研究了齐聚苯胺链长、不同取代基等对配合物光谱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对于配合物[Fe(TPY)2]2+(TPY:三联吡啶),供电子齐聚苯胺单元的引入,使得修饰基团与配合物中心核[Fe(TPY)2]2+之间形成了强的D-A体系,导致配合物1MLCT吸收波长显著红移至594 nm,且摩尔吸光系数增加近5倍。 配合物同时具有基于金属中心、三联吡啶配体和齐聚苯胺单元的多个氧化还原过程,强拉电子取代基使齐聚苯胺单元氧化还原峰简并且峰电势明显正移,而正丁基取代基对氧化还原峰电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茂金属催化剂Cp2^tMCl2(Cp^t=^tBuC5H4,M=Ti,Hf)的合成以及用于聚合丁烯-1的研究,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茂金属催化剂和不同聚合条件下的催化行为,并通过IR,1HNMR,EI-MS,DSC,粘度法测分子量和正庚烷抽提等测试地催化剂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叔丁基取代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丁烯-1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叔丁基的引入邮聚合物的等规度和分子量。  相似文献   
19.
主要报道在器件结构为玻璃衬底/Ag(阳极)/NPB(空穴传输层)/Alq3(电子传输及发光层)/Sm(半透明阴极)/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利用氧等离子体对阳极银的表面进行处理来降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Ag/NPB)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提高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主要研究了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阳极银和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紫外光电子能谱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降低Ag/NPB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通过优化处理时间获得最佳器件性能,优化后的器件最大效率可达6.14cd/A。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铜锌异金属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并通过IR谱、元素分析、热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 该化合物为具有{[CuLZn·CuLZn(H2O)]·H2O}n化学组成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H4L=N-(3-羧基水杨醛)-N′-(2-羟基苯甲酰基)乙撑二胺), 其结构单元为由两个不对称四核单元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四核环, 这两种环由羧基桥联形成了1D链状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