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化学   359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46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16篇
物理学   1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51.
Detection of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he complex networks is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analyze the network properties. However, it is still a problem on how to select initial seeds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the detecting overlapping communities based on vital nodes algorithm(DOCBVA), an algorithm based on vital nodes and initial seeds to detect overlapping communities. First, through some screening method, we find the vital nodes and then the seed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pretreatment of vital nodes. This process differs from most existing methods, and the speed is faster. Then the seeds will be extended. We also adopt a new parameter of attribution degree to extend the seeds and find the overlapping communities. Finally, the remaining nodes that have not been processed in the first two steps will be reprocessed. 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is likely to change until the end of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some real-world network data and artificial network data are satisfactory and can prov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OCBVA algorithm.  相似文献   
752.
捷联惯导与小视场星体跟踪器构成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导航精度受导航初始误差和器件误差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捷联惯导与小视场星体跟踪器相组合的初始对准算法,对导航初始姿态误差和惯性器件误差进行估计修正。捷联惯导初始对准过程完成之后,在地面准静基座条件下做速度和位置阻尼条件下的惯导更新解算,利用捷联惯导系统的速度误差量测及小视场星体跟踪器的导航误差角测量量,设计组合粗对准算法和组合精对准算法,用于对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误差和惯性器件误差做进一步有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对中等精度导航级捷联惯导系统,组合对准后水平姿态精度可提高到2’’,方位精度可提高到5’’。  相似文献   
753.
超声图像的LBP纹理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均匀化LBP(局部二值模式)算子,将散点及小斑点的均匀化LBP码设置为其邻域均值,并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抑制超声图像噪声,消除超声图像中斑点噪声和散点对纹理提取的影响,以实现对超声图像的LBP纹理特征的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传统均匀化LBP的算法相比,获得的纹理特征图像LBP码的占有比例有所提高,消除了LBP纹理图像中散点的影响,能较好地描述超声图像的纹理信息.  相似文献   
754.
有机硅氧烷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化学固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水侠  王来来 《应用化学》2011,28(7):753-758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反应物,在盐酸催化下水解缩合,合成无色透明粘稠的液体有机硅氧烷预聚体,IR和1H NMR表征证实其为目的产物;当有机硅氧烷预聚体与工业乙醇的体积比为1∶1,以质量分数0.60%的NaOH-CH3OH溶液为固化剂,加入该溶液0.05 mL,在30 ℃,预聚体交联固化时间为9 min;在50 ℃,预聚体交联固化时间为4 min;首次将有机硅氧烷预聚体,或它与聚乙烯醇(PVA20-88)的混合物用作化学固沙剂,形成的固结层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较高的抗剪强度;当PVA20-88与有机硅氧烷预聚体的质量比为1∶4时,粘聚力达到483.7 kPa,内摩擦角为68.39°,在160 h的紫外光照射下,具有很好的耐老化性。  相似文献   
755.
从能量的角度对一类岩爆问题--应变型岩爆进行一些探讨.对此类岩爆能量的来源、能量的去处及能量释放的原因和大小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提出了岩体的可储能原则--岩体可存储的能量并非定值,而是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当应力发生突变,岩体内实际存储的能量大于可储能时,多余的能量必将以各种形式瞬间释放,其中包括动能.根据此准则对简化了的一维、三维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并结合离散元软件3DEC再现了三维卸载岩爆的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756.
秦昆明  方前波  蔡皓  李伟东  蔡宝昌 《色谱》2009,27(6):781-786
研究和建立了百合知母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研究百合知母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变化提供了手段。采用Agela Venusil XBP-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5 nm,柱温25 ℃。以芒果苷为参照物,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百合与知母制备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获得了16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标定了5-羟甲基糠醛(5-HMF)、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王百合苷B的出峰位置。该方法得到的百合知母汤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重现性较好,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百合知母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归属了百合知母汤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并确定了煎煮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成分为5-HMF。  相似文献   
757.
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是非常活跃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物种,因具有高氧化性和强硝化性而备受关注。ONO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分子,其在体内的水平异常会损害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从而导致生物体内炎症和其它严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者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且灵敏的监测,并借助成像工具进行了高分辨率示踪,其中开发了许多用于检测ONOO-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ESIPT)等多种荧光响应机理构建的ONOO-荧光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8.
利用FeNiMn55#粉末触媒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进行工业金刚石单晶的合成,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5.7 Gpa,1400~1600 ℃),C-FeNiMn55#粉末触媒体系中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C-FeNiMn55#系能够合成出六-八面体及八面体金刚石,但六面体金刚石生长区间较窄,不易生长.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表明,合成出的金刚石单晶呈黄色,晶形完整,晶体内部有气泡产生.M(o)ssbauer测试结果表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Fe3C和FeNiMn55#合金.  相似文献   
759.
孙春艳  纪颖鹤  秦昆明  高珣  赵龙山 《色谱》2019,37(12):1297-1304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吉非替尼中4种基因毒性杂质3-氯-4-氟苯胺、3,4-二氟苯胺、3-氟-4-氯苯胺和3,4-二氯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用Inertsil ODS-3柱(100 mm×3.0 mm,3μm)为色谱柱,以0.1%(体积分数,下同)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测定。该方法在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得到了验证。4种基因毒性杂质在0.6~96.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2.0μg/L和0.6~6.0μg/L。所有杂质的回收率为91.0%~98.5%。检测后,在批号16052301和R16052501-1样品中仅检测到3-氯-4-氟苯胺,但低于杂质限度(6 mg/L)。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吉非替尼中4种基因毒性杂质的测定,并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0.
在FeNi+C体系中合成了具有六面体、六八面体、八面体形状的金刚石单晶,晶形完整,包裹体较少.其中,六面体和八面体金刚石内部的包裹体呈辐射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从晶体几何中心到顶角的连线上;六八面体内部没有包裹体呈辐射状分布的情况.我们认为,FeNi+C体系合成金刚石,其包裹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不同晶向的生长速度差异,当晶体沿某晶向生长速度过快时,杂质元素不能完全及时地排除,在降温时形成了包裹体.Mossbauer测试结果表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Fe3C和FeNi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