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化学   320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50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19篇
物理学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光诱导条件下,利用纳米二氧化钛(P25)对荧光物质核壳型CdSe/ZnS量子点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与传统分光光度法对比研究,测定降解液的吸光度来进行分析与评价降解率,从而判断降解程度和效率.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对荧光物质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淬灭程度(F/F0)与反应时间(t)呈线性关系,符合CdSe/ZnS量子点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拟合方程,证明了荧光光谱法与传统吸光光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检测光催化降解荧光物质方法,有助于分析荧光物质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为光催化降解其它荧光物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生物质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颗粒污染物, 在中国, 收获季节大量秸秆被直接露天燃烧处理, 对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对我国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秸秆的露天燃烧进行模拟, 分析颗粒物排放水平, 特征及影响因素. 玉米和小麦秸秆燃烧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1082.8和835.7~897.3 mg/kg. 有机物是颗粒物最主要组分, 总量占PM2.5质量的42%~66%. Cl-和K+分别占PM2.5总质量的4%~15%和2%~14%, K+/EC值为0.5~3.8. 各物种在颗粒物中所占比例与之前研究结果一致. 秸秆含水量和燃烧温度影响PM2.5排放水平和组成特征. 随秸秆含水量增加, PM2.5和OC的排放因子增加; 秸秆含水量增加, 燃烧温度逐渐降低, 由生物质燃料释放进入烟气中的K+和Cl-比例逐渐减小导致二者在颗粒物中的比例降低. 我国每年由玉米和小麦秸秆露天燃烧排放的PM2.5和OC分别为92.7 Gg和47.5 Gg, 在总量中占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卡波姆中环己烷和乙酸乙酯残留量的内标GC测定方法.色谱柱:DB-WAX,30 m×0.32 mm×0.25μm;柱温:50℃维持3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120℃,维持15 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1μL.空白溶液色谱图中,丁酮、环己烷、乙酸乙酯峰处无干扰.环己烷与相邻峰的分离度约为6;乙酸乙酯与相邻峰的分离度约为2.5.环己烷和乙酸乙酯进样量在0.2~1.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和0.999 8).环己烷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1.3%(n=6),乙酸乙酯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1%(n=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度好,结果准确,重复性也比较好,适合卡波姆中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清洁、高效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汽车动力电源.然而,由于其阴极氧还原反应(ORR)速率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Pt基催化剂,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PEMFC的商业化发展.将Pt与过渡金属Fe, Co, Ni等形成合金,对表面Pt原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调变,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实现Pt用量和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但是目前合金催化剂多采用溶剂热、浸渍-高温退火等制备方法,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和难清洗的表面活性剂,且过程复杂、能耗高,不利于大规模化生产.此外,合金中过渡金属占比高,在燃料电池工况下,大量过渡金属溶解,加速了膜的降解,导致实际PEMFC性能的降低.对此,我们探索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碳载Pt-Co催化剂.在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采用硼氢化钠辅助乙二醇还原法合成了具有超小尺寸和均匀分布的Pt-Co纳米颗粒,后续酸刻蚀处理去除不稳定的Co原子,重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形成富Pt壳层,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元素分布及光电子能谱等物理表征证实了微量Co改性的碳载超细铂合金纳米颗粒的组成和结构.进一步对催化剂进行旋转圆盘电极和单电池测试,结果表明, Pt_(36)Co/C具有明显高于商业化Pt/C的有效电化学活性面积和电池性能.此外,加速衰减测试和衰减前后的电镜图片表明, Pt_(36)Co/C催化剂的稳定性相较于Pt/C亦有所增强.分析Pt-Co/C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主要归于以下三点:(1)催化剂纳米颗粒在载体上分布均匀,且具有超小的粒径尺寸,提供了大量的三相反应界面位点;(2)双金属配体和电子效应的协同作用,降低了氧化物质在催化表面的吸附能力,加速了ORR的电催化动力学;(3)酸蚀刻导致的不稳定Co的溶解及催化剂表面结构的重排,形成了富Pt壳层结构,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这种简单有效的合金制备方法可以在电催化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在不同含N辅助配体的存在下,将5-甲基-3-吡唑甲酸(H_2MPCA)与相应的铅(Ⅱ)盐反应制得了2个新的配合物:[Pb(HMPCA)_2(H_2O)_2]·H_2O (1)和[Pb(HMPCA)_2(phen)]·H_2O (2)(phen=菲咯啉)。双核配合物1中双核[Pb(μ_2-HMPCA)]_2单元在一对Pb…O次级键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在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自组装成2D超分子结构。而单核化合物2在Pb…O次级键的作用下形成了Pb_2O_2平面,它们在π…π和氢键作用下堆积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考察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56.
秦海虎  危岩 《高分子学报》1999,36(6):731-735
以丙烯酸甲酯( MA) 和衣康酸酐(Itn) 的无规共聚物和原硅酸四乙酯(TEOS) 作为有机相与无机相前驱体,以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 为偶联剂,通过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出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并通过SEM、DSC 等方法考查了偶联剂用量对所得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现有催化剂体系的太阳能-氢能转化率较低,制约了人工光合作用的长远发展.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捕光策略通过储存和释放化学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于无机半导体具有低的激子结合能,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室温下可以迅速解离.因此,只要相邻的半导体畴是电子耦合的,并提供驱动力,能量迁移就可以通过独立的电子和空穴传输过程有效进行.然而,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中利用能量捕集(即定向能量迁移)的系统很少被涉及.尽管分子助催化剂常被负载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上来提高电荷分离和催化效率,但分子助催化剂对半导体光催化剂内部能量捕集的影响尚未被阐明.本文制备了粗细不同的Cd S纳米棒,并将共轭分子2-巯基苯并咪唑(MBI)和钴分子催化剂(MCo A)依次锚定在纳米棒表面.Cd S和Cd S/MBI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 Cd S纳米棒的直径不是完全均一的,主要集中在20–50 nm.由HRTEM照片观察到修饰MBI分子后Cd S表面出现一层无定形膜,进一步修饰MCo A分子后Cd S表面的膜厚变化不明显.XPS谱结果表明,修饰了MBI的Cd S,其Cd...  相似文献   
58.
在第一部分,我们介绍了广泛使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比用单因素轮换法安排试验有着明显的优点,可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基本上能反映全面试验情况的分析信息,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可以估计诸因素影响的相对大小,考察因素之间的相互效应。但是,它不能给出响应值与诸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定量地了解响应值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确立响应值与诸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这种相关关系在一定置信度下由各因素的取值去预测响应值的范围,或反过来,希望响应值控制在某一区间内,利用这种关系式去确定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例如,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很希望定量地了解燃气流量、助燃气流量、燃烧器高度、试样提取量,或者干燥温度和时间、灰化温度和时间、原子化温度和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并希望最好能估计影响因素变动时吸光度随之变动的范围。在光度分析中,影响吸光度的因素有酸度、显色剂浓度、显色时间等,每个因素的影响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且各因素之间还存在交互效应,在  相似文献   
59.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展了有机合成实验研究性和系统性结合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模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探索研究,科教融合,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衔接。  相似文献   
60.
6000km横贯南极洲雪层剖面与表面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中国队员在横跨西、东南极洲5986 km的考察路线上,挖1.0—2.0m的雪坑106个。通过对雪坑的雪层剖面的观测研究,认识到大尺度南极冰盖浅表层的基本物理特征,沿途还进行了冰盖表面雪丘形态的观察和长轴方位的测量。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西南极冰盖表面融水渗浸冻结作用较明显,年降雪量较大,其气候较东南极洲湿暖和湿润,深受南大洋气候影响。东南极冰盖雪层内大量发育的辐射壳说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由于阳光照射时间相对较长(夏季长时间的永昼现象),冰面在夏季仍有“融化”现象发生。南极内陆地区雪丘方位变化较小,其优势方位反映南极内陆存在南北向的盛行风向。东南极冰盖浅表层内的深霜层极为发育,有其独特的气候学及冰川学意义,但其形成机制需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