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23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设计合成了四类端位4-氰基和4-硝基苯甲羧取代的二苯乙炔类化合物,并通过DSC和偏光显微镜对它们的液晶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二苯乙炔核中全氟亚苯基的左右位置对液晶性的影响,比较了氰基取代和硝基取代的苯甲羧二苯乙炔类化合物的液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FTIR-ATR方法考察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天然橡胶(NR)及丁苯橡胶(SBR)两个共混体系,发现NR的835cm~(-1)和SBR的964cm~(-1)两个吸收峰因与聚乙烯共混而增高变窄,说明聚乙烯的非晶链段和橡胶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巍  谢康  汤云灏  秦川  成珊  马英 《化学进展》2022,34(12):2638-2650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脱硝技术,研发具有优良活性和抗毒化性能的催化剂体系是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因其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能在脱硝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且研究学者发现将过渡金属氧化物与MOF材料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应用于NH3-SCR反应的系列单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和复合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抗水抗硫中毒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强化方法,并展望了未来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的主要研究方向:综合利用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特点并结合金属氧化物间的强相互作用,制备得到具有优良脱硝活性、抗水抗硫性能和热稳定性的新型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进一步通过实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制备高效过渡金属基MOF脱硝催化剂以满足工业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与丁苯橡胶的共混体系中的结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琰  秦川 《应用化学》1989,6(6):38-43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函数映射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职秦川  耿国华  周明全 《光子学报》2002,31(10):1233-1237
给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算法利用了傅里叶变换因子CNkn、SNkn的对称特性,将函数序列x(n)个数压缩至四分之一.对其压缩后的函数序列,按其相邻函数值之差映射为函数p(n),同时对傅里叶变换因子CNkn、SNkn按累进求和映射为ANkn、BNkn.不同于FFT算法要求N为2的整数次幂,该算法中N可为任何偶数.对诸如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及可分解为阶梯波的光学图象、特别是二值光学图象,能极大地减少计算量,某些情形低于FFT算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普通弹药,巡飞弹能够在目标上空进行“巡弋飞行”,获取目标位置信息,并传送至指挥中心,用于战场态势分析及火力布局。受限于巡飞弹载机负载能力和成本要求,巡飞弹光电系统目标定位能力无法与大型无人机媲美。为提高巡飞弹目标定位精度,从巡飞弹目标定位的原理和流程出发,分析影响目标定位精度的误差源。在典型工况下,研究了卫星定位系统经度和纬度误差、惯性导航系统(INS)航向误差、测角误差和测距机测量误差等主要影响因素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可作为提升目标定位精度的设计依据。针对卫星定位系统经度和纬度误差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进行外场试验,验证上述分析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当卫星定位系统经度和纬度精度由5 m提升至1 m时,目标定位的圆概率误差(CEP)下降约31.5%,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为氧源,一系列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1~CoL29)为催化剂,研究了其液相氧化对二甲苯生成对甲苯甲酸的性能和规律,比较了配合物中引入卤原子的种类与位置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氯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3催化氧化不同配比的混合二甲苯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催化剂浓度为1.0 mmol/L、空气流速为2.4 L/L/min的条件下,1.5 h内二氯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7>CoL25>CoL26,1.5~4 h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4>CoL25>CoL26单卤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9>CoL28>CoL21.当混合二甲苯中各异构体比例为5:3:2(对:邻:间)时,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并能析出纯度达96.7%的对甲苯甲酸固体.  相似文献   
18.
使用相分离的水解-溶剂热法制备了α-Fe2O3纳米粒子, 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实现了质量分数为3%的石墨烯、 氮掺杂石墨烯和g-C3N4 3种二维异质体对纳米α-Fe2O3的复合改性, 并比较了3种二维异质体对α-Fe2O3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和降解液相苯酚过程中, 二维异质体的复合均提高了纳米α-Fe2O3的光催化活性, 氮掺杂石墨烯对α-Fe2O3的改性效果优于石墨烯, 其中g-C3N4α-Fe2O3的改性效果最优. 通过表面光电压谱、 光电化学及羟基自由基等测试, 确认二维异质体的复合改性主要通过促进纳米α-Fe2O3的光生电荷分离和提高活性中间组分(羟基自由基)的含量提高纳米α-Fe2O3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交四元探测器是第3代红外导引头的核心传感器,为了对该型导引头实施有效干扰,探讨了其探测工作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影响其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工作的干扰策略,对干扰实施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在干扰存在频差,干扰占空比改变,干扰相位变化条件下的平均有效干扰率。仿真结果表明:以同频或倍频、0.25占空比、较高功率激光可影响导引头AGC电路正常工作,适时通过调整干扰相位可以影响干扰效果,最终破坏其信号提取逻辑,实现欺骗干扰。分析结果对于激光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研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博  陶忠  秦川  张璟玥  孙武  李明 《应用光学》2021,42(3):398-403
依据机载光电武器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套激光红外共光路光学系统.其中红外系统波段为3 μm~5 μm, F数为2,采用中波640×512 pixel的面阵探测器, 像元尺寸为15 μm× 15 μm,激光发射与红外光路共用望远系统,光学系统利用立方棱镜实现方位 360°和俯仰0°~90°范围的扫描,采用共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