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807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01.
将Pt前驱体分别溶解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中,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成型Pt/ZSM-22催化剂。通过XRD、BET、TEM、CO-chemisorption、CO-FTIR和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织构性质、金属性质和酸性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并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前躯体溶剂对临氢异构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极性是造成Pt分散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乙醇、丙酮和乙酸为浸渍溶剂制备的催化剂,Pt多分布于ZSM-22分子筛上,并与酸性位相互作用造成Pt缺电子;而以水为溶剂则造成Pt多分布于氧化铝黏结剂上,对Pt的电子性质影响较小。在临氢异构反应中,与Pt落位于氧化铝相比,Pt分布于ZSM-22分子筛上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异构选择性,表明缩短酸性位与金属位间距可使反应物和异构中间体迅速扩散至金属位上发生脱氢和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202.
ZnO、La2O3和Zn-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醇与碳酸乙烯酯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进行制备,并用BET、XRD、TG-DSC、CO2-TPD和Hammett滴定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Zn-La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La复合氧化物物质的量比为2:1,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表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和碱量有关,碱量越多催化剂的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20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并使用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石墨烯模型近似模拟焦炭表面,研究了Fe原子修饰及点缺陷对NH_3在焦炭表面异相吸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H_3分子在点缺陷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结合能为-0.381 e V;NH_3分子吸附在Fe修饰的完整石墨烯表面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能为-1.442 eV; Fe原子修饰及点缺陷单独存在下NH_3的吸附能均大于NH_3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吸附能为-0.190 eV)。此外,Fe原子修饰与点缺陷共存对NH_3的吸附具有协同作用,结合能达到-3.538 eV,明显大于两者单独存在下NH_3的吸附能之和,综合分析Mulliken布居数与态密度,Fe原子与石墨烯表面、NH_3分子之间有更多地电荷转移,可以解释两者共存对NH_3吸附协同促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4.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为钨源,硝酸为酸源,柠檬酸与酒石酸为辅助剂,制备了单斜相且形貌规整的WO_3。对WO_3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分析,测试了样品的BET比表面积,考察了硝酸与钨原子物质的量比,柠檬酸、酒石酸与钨原子物质的量比对样品晶相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硝酸及羟基酸的加入都有利于WO_3单斜相的形成,当硝酸与钨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2.8∶1,羟基酸与钨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0.8∶1时,能够制得单斜相、形貌规整的WO_3样品。将WO_3与p型半导体物质CuCrO_2复合得到CuCrO_2-WO_3复合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实验,高结晶度的单斜相WO_3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Bmim]HSO_4与氮化物喹啉和吲哚分子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NBO和AIM分析。[Bmim]HSO_4离子对最稳定结构表明,[HSO_4]~-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咪唑环中正电性较大的C14-H20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在分子水平上,NBO和AIM分析证实了喹啉和吲哚分子与[Bmim]HSO_4的阴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中,喹啉分子中的氮原子与阴离子[HSO_4]~-中氢原子之间的作用以及吲哚分子中N-H的氢原子与[HSO_4]~-中氧原子之间的作用是该离子液体能够有效脱除氮化物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6.
《物理化学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承办的学术刊物,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原始性、创造性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 . 1文稿形式 1.1通讯 (快报 ):快速 (一般 2~ 5个月 )而简要地刊出我国物理化学领域有创新和较重要的研究成果 .要求来稿以短文形式对一个主题作完整而清晰的论述 .作为整体工作,以后还可全文另发 .希望文稿用英文撰写 .这类稿件投稿时请注明为 "通讯 "类 . 1.2研究论文:报导学术价值明显、有创新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全文篇幅 (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 )一般不超…  相似文献   
207.
通过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了碳纳米纤维(CNFs),采用化学沉积法在CNFs载体上负载铁钴镍硼化物(FeCoNiB),并以多种测试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化学沉积工艺条件对FeCoNiB粒径、分散、成分及结构的影响,建立了碳纳米纤维负载的铁钴镍硼化物(FeCoNiB/CNFs)可控制备方法。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FeCoNiB/CNFs在碱性环境下的氢气析出反应(HE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FeCoNiB/CNFs的过电位仅为366 mV,塔菲尔斜率低至41 mV/dec;在持续10 h的稳定性测试中电位衰减幅度很小,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FeCoNiB/CNFs制备成本低,但其高稳定性可媲美贵金属的高催化活性HER催化剂;该研究可为非贵金属HER催化剂的研制及低成本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结果表明,与CuO/CeO2-ZrO2颗粒催化剂相比,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产氢速率较快且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较低。进一步探究了涂层涂覆量和CuO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O2-ZrO2复合氧化物涂层涂覆量在15%±1%,CuO负载量为5%±1%时,催化性能较好;当反应温度为340℃,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为4840 h-1时,甲醇转化率为86.0%,产氢速率为1490.0 L/(m3·s),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为1.55%。最后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水醇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空速变大,甲醇转化率下降,产氢速率上升,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水醇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醇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产氢速率先上升后下降,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甲醇转化率、产氢速率和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209.
龙爪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中微量锗的测定与红外光谱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光光度法对龙爪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中的微量锗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两种芦荟的红外光谱的区别。结果表明,龙爪芦荟中含锗量在26.1~28.6μg·g-1,回收率为91.6%~97 5%。库拉索芦荟中含锗量在16.8~20.0μg·g-1,回收率为87.1%~94.5%。两种芦荟的FT IR光谱图在2100cm-1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区别两种芦荟。  相似文献   
210.
用TPD-MS,XPS,ESR,脉冲反应技术和活性测定等研究了CuO-ZnO-Al_2O_3催化剂上CO_2的加氢行为。结果表明,CO_2加氢的反应动力学行为与CO加氢有明显不同,反应产物只有CH_3OH和CO,完全没有烃类产生,也没有出现结炭失活现象。反应时,CO_2先与OH作用生成HCO_3和CO_3,再进一步加氢生成HCOO和HCO等中间物种。HCOO有多种吸附状态,只有一部份HCOO能进一步加氢,而HCO则很容易加氢生成CH_3OH。还原过程中,各中间物种的吸附位不尽相同,进一步反应需要的H的状态可能也不同。CO_2,CO和CH_3OH可能通过中间物种HCOO相互转化。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与Cu(Ⅰ)和Zn(Ⅰ)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