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6篇 |
晶体学 | 8篇 |
力学 | 7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49篇 |
物理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汽油芳构化降烯烃ZSM-5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催化剂表征和小型固定床反应发现,减小沸石晶粒度和提高沸石表面L酸B酸比值,或者适当采用高氢油比,可以提高ZSM-5沸石在汽油芳构化降烯烃反应中的活性稳定性.而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及减小汽油进料空速则可以提高汽油中烯烃的芳构化程度.连续300h的小试运转表明,FCC和DCC汽油中的烯烃在一种晶粒度为20~50纳米的改性纳米ZSM-5沸石上可有效地转化为芳烃,降烯烃幅度达20个体积百分点以上,改质后汽油的辛烷值、组成和沸程等指标均满足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62.
63.
停流法研究Cu(Ser)2及Cu(Gly-Gly)2催化O2·-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停流法对pH=7.8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丝氨酸铜Cu(ser)2和甘氨酰甘氨酸铜Cu(Gly-Gly)2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催化速率常数Kcat、反应级数n、活化能Ea及指前因子A,初步探讨了Cu(Ser)2和Cu(Gly-Gly)2催化O2-歧化反应机理,证实了第一步反应为整体反应过程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贝类中2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0.1%(v/v)甲酸的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然后采用ACE UltraCore 2.5 SuperC18柱(100 mm×2.1 mm,2.5 μm)分离,以甲醇-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5 ℃,然后以电喷雾电离(ESI)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22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1~0.3 μg/kg,定量限为0.3~1.0 μg/kg。在3个添加水平下,2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5.2%~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1.3%~15.2%(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可用于贝类中22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69.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 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 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 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 不同体系的界面水层厚度依次增加, 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形成的Stern和扩散层厚度也相应增加. 但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抗衡离子缔合度以及体系表面张力却随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研究表明抗衡离子的差异对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