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化学   25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50篇
物理学   3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王强  周海京  杨春  李彪  何晓阳 《物理学报》2013,62(11):115204-115204
从模式保留和转换的角度, 过模波导器件可分为模式转换器、模式保留器和模式综合器. 传统方法只解决其中一种器件的设计或者对器件的某个指标进行改进. 本文在深入分析耦合波理论之后, 提出了过模波导器件的迭代设计方法, 从原理上解决了过模波导器件的设计问题. 该方法能够统一设计三类过模波导器件, 通过添加不同的结构控制方法, 可得到转换效率更高、带宽更宽、结构更紧凑、满足不同工程需求的器件, 而且还能有效设计一些新型器件. 给出了两个设计实例: 双频TM01–TE11模式变换器和光壁馈源喇叭. 双频TM01–TE11模式变换器的两个工作频点为8.75 GHz和10.3 GHz, 波导半径为16 mm, 在两个频点转换效率为99%以上. 光壁馈源喇叭实现TE11模式向高斯束的转换. CST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两个器件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耦合波理论 模式转换器 模式过渡器 迭代法  相似文献   
112.
“ 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有成,但还存在着地方政府融入性不强、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企业“走出去”方向不明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解决问题的出路依赖于“一带一路”建设由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向落地深耕的新阶段迈进,亟待新主体、新动力、新模式、新路径的创新发展,而多元联动将为推动“一带一路”更加深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建构一个“政府- 城市- 园区- 企业”多方联动的逻辑框架,本文重新审视了“一带一路”参与各方的行动逻辑,主张收缩政府干预的行为边界,使企业回归市场主体的本原角色,而城市和园区作为重要支撑平台将构成“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节点。以多元联动引领“一带一路”新发展,关键是发挥好沿线中心城市的枢纽节点功能和重点经贸园区的平台支撑作用,核心在于把“一带一路”资源布局配置重心从国家层面下移到城市/ 园区尺度。围绕深耕厚植“一带一路”的新目标,下一步应精选“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优先推进,而合适的做法是由沪港联合担当“战略双支点”和“发展双引擎”。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阶段转换的关键时刻,提出从政府主导向多元联动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13.
有序中孔炭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湿含浸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超级电容器有序中孔炭材料,同时采用Al-SBA-15为模板剂制得具有六方排列的空心炭管CMK-5.所制得的有序中孔炭的BET比表面积随糠醇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mA·cm-2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各中孔炭材料比电容的大小顺序与其BET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相一致.在所有样品中AlSC-0.8由于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其比电容最大,达87.8F·g-1.倍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具有CMK-3结构的SC-2.0的倍率性能最好,在50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电容接近AlSC-0.8有序中孔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4.
钱霞  阮树仁  孙桂芳  盛淑芳 《物理》2014,43(05):330-336
磁铁矿可以在很多生物组织中被发现,国外研究者同样在家鸽上喙皮肤组织中发现了规则分布的超顺磁磁铁矿颗粒。他们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确认了这些小磁铁矿晶体为尺寸在1—5 nm 的聚集体,集中存在于皮下组织中。这些超顺磁粒子聚集体又形成直径为1—3 μm的粒子束,分布在大细胞之间的长形结构中,并且与神经组织紧密相连。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国外研究者也对家鸽上喙传入三叉神经末梢的次细胞组织进行了研究。这些神经末梢组织直径大约5 μm,内部包含着聚集成束的超顺磁磁铁矿颗粒。大约10到15个粒子束存在于一个神经末梢中,沿着细胞膜排列。每一个超顺磁粒子束包埋在一个纤维杯中,口朝向细胞表面,通过纤维组织,这些粒子束粘附在细胞表面上。除了超顺磁颗粒,非晶态铁磷酸盐也被发现,它们沿着神经末梢的纤维中心分布。解剖特征表明,这些神经末端可以探测很小的地磁场强度的变化,考虑到以超顺磁磁铁矿颗粒为基础的“磁接收器”理论,他们还给出了几个“磁接收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5.
负损耗因子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双耦合系统的经典统计能量平衡方程分析了利用该方程进行SEA参数测量中产生负损耗因子的可能性;通过对双非保守耦合线性振子的振动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负损耗因子形成的条件。结果证明:非保守强耦合是产生负损耗因子的必要条件;而测量频率带宽内不同时包含两振子的固有频率或两振子的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是产生负损耗因子的充分条件。负损耗因子的绝对值随耦合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6.
非保守耦合系统的耦合损耗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子结构的导纳计算非保守耦合系统的耦合损耗因子的方法。首先,利用经典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分析能量平衡方程的形式,推导了非保守耦合系统中耦合损耗因子与结构振动能量比的关系;然后,给出了利用子结构的导纳计算结构振动能量比的方法;最后,实验测量了非保守耦合系统的耦会损耗因子,并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和实验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17.
给定 M >0 ,设Λ ={λn} ∞n=1是一个实数序列 ,满足 0≤λ1<λ2 <… ,且对所有 n≥ 1,有λn+ 1-λn≥ Mn .本文得到了 Müntz系统 { xλn}有理逼近的一个点态估计 .  相似文献   
118.
成败型串联系统可靠性置信下限的经典精确解的求法早在1957年已由Buehler提出。但由于经典精确解的计算过于复杂,因此六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多种求近似解的方法。但他们在提出求近似解的方法时往往仅仅提出方法本身,给出个别的数字例子,而对方法所得结果的好坏很少评价。显然,正确地评价各种近似方法的好坏,通过比较,从中挑选一种在理论上较有依据,且在实际使用中又较为可取的近似方法是至为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所推崇的和广为使用的六种近似方法(MMLI,LR,AWI,WOODS,AO,L-M法)作了多方面的比较,并着重对L-M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挑选出较为理想的近似方法—L-M法。  相似文献   
119.
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汽轮机抽汽、高背压与吸收式热泵构成的热电联产系统效率及运行灵活性,本文研究了供热机组电热负荷特性,进而对抽汽–高背压–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系统多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发现,随着高背压机组电负荷增加,高背压机组产生调峰被动冷源损失增加,机组发电煤耗率以及综合发电煤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多参数优化,获得了高背压机组初末期、寒冷期及严寒期的最佳运行背压,分别为35.86 kPa、34.32 k Pa和32.27 kPa。  相似文献   
120.
任杰  阮锡超  陈永浩  蒋伟  鲍杰  栾广源  张奇玮  黄翰雄  王朝辉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顾旻皓  韩长材  韩子杰  贺国珠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解立坤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余滔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物理学报》2020,(17):239-247
在基于白光中子源的中子核反应测量中,伴随中子束的伽马射线是重要的实验本底之一.本文对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的束内伽马射线进行了研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了伽马射线的能量分布和时间结构.通过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得低能中子区的束内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直接测量实验中,将载6Li的ZnS(Ag)闪烁体探测器置于束流线上,通过飞行时间法直接测量束内的中子和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并利用波形甄别技术进行粒子鉴别.间接测量法是将铅样品置于束流线上,利用C6D6闪烁体探测器测量样品上的散射伽马射线,从而得到入射伽马射线的时间结构.实验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在12μs—2.0 ms的时间区间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