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2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合成了两个稀土复合氧化物LaMnO3和La(0.927)φ(0.073)MnO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电阻率、XPS表面分析、水汽转化及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测定。初步解释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负载型Ln—Ba—Mn—Cu系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XRD剖析了载在多孔陶瓷载体上Ln—Ba—Mn—Cu系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的晶相组成。用TEM观察了载体和催化剂的形貌特征,鉴别出呈粒状分布的La_(1-y)Ba_yMn_(1-x)Cu_xO_(3 δ)。用XPS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电沉积CdTe多晶薄膜光电化学电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黄铜衬底上阴极电沉积多晶CdTe薄膜,并用它作为光电极,Cu2S作为对电极,多硫氧化还原体系Na2S+NaOH+S溶液为电解液制作光电化学电池,测量电池的Jsc、Voc和I~V特性曲线并计算了效率和填充因子FF,对影响电池效率的几种因素作了关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焙烧温度对稀土钴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光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脱附(TPD),付立叶红外光谱(FT-IR),二甲苯完全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对3种焙烧温度下所制备的稀土钴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钙钛矿型LaCoO3晶体逐渐发育完善,H2-TRP谱的高温还原峰面积和峰温逐渐上升,而低温还原峰面积和峰温逐渐减少,与此同时,O2-TPD谱中600℃附近的高温脱附峰逐渐增大,600℃以下低温脱附峰逐渐降低,稀土钴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二甲苯完全氧化活性及导电性无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铁的化学形态对Au/Fe-O催化剂甲醛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沉积法、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Fe-O催化剂,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比表面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Fe-O催化剂对甲醛的催化氧化活性.金负载量相同的条件下,溶胶沉积法制备的样品甲醛催化氧化活性好于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六面体的FeOOH载体担载了较多活性组分纳米金,是影响甲醛催化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简单的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了正常氧分子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负离子O22―的电子结构。描述了电子排布不同,氧分子的单重态1Δ和1Σ,它们的能态高于正常O2三重态 3Σ。这些高能态的氧自由基、氧分子单重态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都具有强氧化性。本文还描述了普通碱基OH―和羟基自由基OH―不同的电子结构,解释了羟基自由基为什么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碱基是稳定的原因。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物种就是活性氧(ROS),在生物体内活性氧是不可或缺的,但过量却是致病、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本文  相似文献   
17.
18.
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在900℃煅烧3 h后制备了烧绿石逆负载型催化剂Ce O2/La2Sn1.7Co0.3O7-δ,并用于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显示出较好的催化燃烧活性.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能,可使甲烷转化90%的温度(T90)降到564℃,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单一烧绿石型催化剂La2Sn1.7Co0.3O7-δ和La2Sn1.7Co0.3O7-δ与Ce O2机械混合的催化剂相比,T90分别降低78和13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烧绿石型逆负载催化剂具有Ce O2和La2Sn1.7Co0.3O7-δ2种物相,在逆负载型催化剂中的Ce O2比机械混合催化剂中的Ce O2分散程度更好;H2程序升温还原实验也证实逆负载催化剂Ce O2/La2Sn1.7Co0.3O7-δ的相应3个还原峰温度均比单一烧绿石型催化剂La2Sn1.7Co0.3O7-δ相应3个还原峰温度明显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逆负载催化剂Ce O2/La2Sn1.7Co0.3O7-δ抗烧结能力强,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尺寸相应较小;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证明逆负载催化剂Ce O2/La2Sn1.7Co0.3O7-δ结构中结晶相Sn4+含量较高,表面晶格氧数量较多,这是烧绿石逆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甲烷催化燃烧性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种络合剂对LaFeO3晶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优良的吸附性能,近年来在催化及气敏领域都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有关LaFe03的合成方法及形成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各种络合剂对LaFeo。形成的影响,目前文献报导尚不多.本文将采用直接硝酸盐分解法和加入络合剂的硝酸盐分解法,研究和比较柠檬酸、醋酸,EDTA三种络合剂对LaFe03晶相形成的影响.1实验部分1.五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分别采用混合硝酸盐分解法和络合分解法,混合硝酸盐分解法是用分析纯试剂La(*0。)。·6认O,似*O小·9o0,按La:Fe=1:1的比例配…  相似文献   
20.
Au/Fe-O催化剂活性组分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存在状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了Au/Fe-O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们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虽然负载在Fe-O载体上的金晶粒较大(10~15 nm), 但由于采用了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金和载体可紧密接触并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催化剂中Au 5d轨道上的电子流入Fe 3d轨道,使Au 5d轨道处于非全充盈状态,金呈Auδ+状态(0<δ<1), 这是该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 CO催化氧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当金含量较高时, CO的转化率在室温下就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