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52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对三次及四次代数方程求根问题给出一种直接求二次因子的简单且收敛速度又很快的析因子法,并给出其相应的可简单地直接验证的收敛性定理.  相似文献   
112.
铁掺杂四方、三方两相共存PZN-PZT陶瓷的Raman散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Raman散射常用于研究温度变化时铁电体的各种相变,如铁电-顺电相变等,但是,利用Raman散射研究掺杂诱导的相变并不常见。本文采用Raman散射研究了铁掺杂Pb(Zn1/3Nb2/3)0.2(Zr0.5Ti0.5)0.8O3(PZN-PZT)铁电陶瓷中三方-四方共存现象。通过分析四方相E(3TO)和A1(3TO)模式与三方相Rl模式,确定了铁掺杂对PZN-PZT陶瓷中三方-四方共存结构的影响。这一结果,得到了XRD相分析的验证。因此,通过对Raman散射中三方-四方振动模式的分析,可以表征掺杂诱导的PZT基陶瓷中三方-四方相结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3.
采用优化的高温固相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Tb3+掺杂的La7O6(BO3)(PO42系荧光材料,并对其物相行为、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La7O6(BO3)(PO42:Eu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红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6 nm处,为5D07F2特征能级跃迁,Eu3+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08,对应的CIE坐标为(0.610 2,0.382 3);La7O6(BO3)(PO42:Tb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绿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对应Tb3+5D47F5能级跃迁,Tb3+离子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15,对应的CIE坐标为(0.317 7,0.535 2)。此外,对2种材料的变温光谱分析发现Eu3+和Tb3+掺杂的La7O6(BO3)(PO42荧光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碘化钾-四丁基溴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汞(Ⅱ)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6.0×10-4mol/L和5.0×10-3mol/L时,汞(Ⅱ)被定量浮选。而铈(Ⅲ)、镓(Ⅲ)、锆(Ⅳ)和铀(Ⅵ)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对合成水样进行分离和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5.
基于稀土的应用现状,本研究以人源THP-1巨噬细胞(THP-M)为研究模型,选取了具不同水合粒径大小的LaPO4微粒,研究了它们刺激THP-M IL-1β分泌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入胞途径与IL-1β分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表明,LaCl3在含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水合粒径大小不同的磷酸镧微粒;水合粒径越大,刺激THP-M分泌IL-1β的水平也越强;水合粒径约为1μm的磷酸镧微粒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巨胞饮以及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进入细胞,对其介导的IL-1β分泌贡献较大;但陷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对具较小水合粒径微粒的细胞摄入以及刺激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也有较大贡献。研究表明具不同水合粒径大小的稀土微粒可通过不同的跨膜途径进入细胞,从而引起其刺激细胞分泌IL-1β的效应的差异性。这提示微粒的大小以及在体内的入胞方式与稀土微粒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将为稀土的作用模式以及在胞内分布和转运的方式提供依据,有助于稀土的风险性评估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