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化学   360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23篇
物理学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本文研究了双-β-萘甲酸多缩乙二醇酯(Pn)在不同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在甲醇中与在四氢呋喃中不同,Pn显示很强的激基缔合物荧光。表明在甲醇中疏水的两个末端发色团彼此靠近,亲水的多缩乙二醇链段包于两个发色团外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求出了Pn分子内激基缔合物形成的焓变是-20kJ/mol,活化能为~8.5kJ/mol,激基缔合物形成和离解的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8s-1和3.1×108s-1。  相似文献   
602.
徐承柏  佟振合 《化学学报》1988,46(7):686-692
本文研究了1,3-二(α-萘基)丙烷(ααDNP)和1,3-二(β-萘基)丙烷(ββDNP)在乙二醇-水(EG-H2O)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发现在-196至60℃范围内, 疏水效应使ααDNP和ββDNP分子采取两个萘环彼此靠近相互平行的构象, 并且两个萘环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形成基态配合物(二聚体), 受激后只显示二聚体荧光. 高于60℃, 二聚体分解, 受激后显示单体和激基缔合物荧光.  相似文献   
603.
徐承柏    寿函森  佟振合 《化学学报》1988,46(4):353-359
本文研究了双-β-萘甲酸多亚甲基二醇酯(Bn)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2O)和乙二醇-水(EG-H2O)两种混合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辨荧光光谱以及温度、溶剂组成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发现疏水作用使B3、B4、B5和B10的两个发色团在基态时相互重叠, 因此被激发时, 很容易形成分子内激基缔合物. B2的激基缔合物中, 两个亚甲基为顺叠式构象, 在基态时两个发色团只能相互靠近. 以减小排斥能. 受激后, 两个发色团需稍作运动, 才能形成激基缔合物, 测定了B2激基缔合物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并和β-萘甲酸酯发色团形成分子间激基缔合物的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4.
制备了β-萘甲酸十六碳酯的L-B膜。分别用Y型、Z型,以及含有硬脂酸的β-萘甲酸十六碳酯与单纯硬脂酸间隔挂法,将分子膜转移至石英载片上,研究了β-萘甲酸十六碳酯分子膜吸收以及荧光光谱。并与溶液和固态中的荧光光谱作了比较。在氯仿溶液以及在固态,β-萘甲酸十六碳酯只呈现其单体的荧光。然而,在L-B膜中,除了观察到单体的荧光外,还观察到了激发态二聚体以及激基缔合物发射的荧光。通过对β-萘甲酸十六碳酯分子膜进行热和水处理后,发现L-B膜中亲水层的介质环境有所改变,从而造成亲水层中的亲水基团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根据实验事实,提出了β-萘甲酸十六碳酯二聚体和激基缔合物在L-B膜中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05.
以强阳离子交换柱(SCX)为一维色谱柱,反相柱(RP)为二维色谱柱,采用在线捕集接口形式,通过10通阀连接一、二维色谱柱,构建了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将该系统用于酶解猪血蛋白中对血管紧缩素Ⅰ转移酶(ACE)具有活性抑制作用的肽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104个组分。收集一维馏分,离线注入LC—MS,鉴定出其中含有SAL、DKF、ESF、STVL及FESF5个小肽。  相似文献   
606.
本文合成了一种在水中和有机相中均有良好溶解性的新型多吡啶Pt(Ⅱ)配合物[Pt],并利用[Pt]作光催化剂,研究了N-苯基四氢异喹啉的可见光催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在空气和室温条件下,高效实现了N-苯基四氢异喹啉和硝基烷烃在纯水相和有机相中的交叉脱氢偶联:在水相中,偶联反应的产率在81%以上;在有机相中,光照1h底物完全转化,对于不同取代基的N-苯基四氢异喹啉和硝基烷烃均得到几乎定量的偶联产物,产率大于97%。光催化剂[Pt]表现出的优异催化活性,为可见光催化活化C—H键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法,拓展了水相进行的高效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607.
本文通过将硫化聚苯胺纳米管和镍盐混合煅烧,制得CN-NiS催化剂。通过X射线固体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电子能谱(XPS)表征,证实了CN-NiS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形貌特征。使用荧光素和三乙胺分别作为光敏单元和电子牺牲体,最优条件下,基于CN-NiS的光催化体系产氢效率可达18.6mmol·g-1·h-1(λ=450nm)。其产氢活性明显优于前驱体聚苯胺、硫化聚苯胺或镍盐,说明CN-NiS材料是一类较好的产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608.
以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作为催化剂,通过Stille偶联反应,2-二异丙基氨基-4,6-二氯均三嗪分别与2,5-二(三丁基锡)噻吩和2,5-二(三丁基锡)-3,4-乙撑二氧噻吩共聚合成了含2-二异丙基氨基均三嗪的两种新型π-共轭聚合物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噻吩)(P1)和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3,4-乙撑二氧噻吩)(P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循环伏安(CV)、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P1、P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P1、P2都有一定的结晶性,在氯仿、四氢呋喃、三氟乙酸等常用有机溶剂里有一定的溶解性。P1、P2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出现在354nm和374nm处。在CHCl3溶液中,P1与P2的最大发射峰分别出现在454nm和442nm处;P1和P1薄膜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为513nm和493nm。与P2相比,P1在0~-1.8V出现明显的n-掺杂峰。  相似文献   
609.
运用软件模拟的方法优化了炉体的温场结构,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成功生长出了直径达到370 mm的高质量CaF_2晶体,晶体完整无开裂;通过精密退火处理后,晶体总体应力双折射小于10 nm/cm。  相似文献   
610.
本文根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线上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对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特别针对大容量班级授课,如何有效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深层次学习,以及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策略及可行性做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需求的大学物理课程信息化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73.08%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益于提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同类院校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