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6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纤维级Mg(OH)2超细粉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水镁石经特殊加工制成纤维级Mg(OH)2超细粉,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认定和分析,了它与LDPE,PVC及橡胶等复合后的阻燃作用和相容性,同时对共混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系统比较研究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抗癌先导化合物二-(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BT)配体苯环上引入不同电负性取代基团得到的化合物二-(4-氯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CT)和二-(4-甲氧基-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M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探讨结构-组织分布-抗癌活性间的关系.静注3min后,DBDCT可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其次是十二指肠和肾,给药10min后肝脏、肠、胃壁、肺、肌肉和脂肪等组织浓度较高;而DBDMT只能分布于脑、心脏、肾、脾等少数几种组织.前期研究中DBDCT对人肝癌Bel-7402、人胃腺癌SGC-7901、卵巢癌Hela等细胞株具有比DBDMT更强的抗癌活性可能与DBDCT在肝脏、胃壁和卵巢中有较高分布、但这三个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DBDMT有关.可见先导化合物DBDBT的配体苯环上引入的取代基团的电负性可明显影响其相应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从而可能导致对不同组织肿瘤的抗癌活性的较大差别,该研究为先导化合物DBDBT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添加群青,远红外线阻隔剂的聚乙烯膜和普通乙烯薄膜的物理机构性能以及透光率、雾度、紫外线透过率、远红外线透过率等光学性能的对比,论述了群蓝光多功能聚乙烯水稻育秧薄膜的优异性能,并对其在水稻育苗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4.
稀土复合稳定剂在PVC塑料门窗型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人们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对新型环保产品RE-4稀土复合稳定剂的热稳定性,流变性,抗硫化污染等方面铅盐体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其结果表明RE-4稀土复合稳定剂不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对配方中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包覆与分散作用;从而能提高物料的流动性能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5.
合成了9个R_2SnL_2型(R=乙基、正丁基和苯基;HL=苯甲酰异羟肟酸,对羟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和水杨酰异羟肟酸)和6个[R_2SnL]_2O型(R=乙基、正丁基;HL同上)二烃基锡新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着重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这二类配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艾氏腹水和S-180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初步探讨了结构-抗癌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李青山  蒋波涛 《分析化学》1995,23(4):426-429
本文阐述了介体行丢失速率与电极基线电流大小的关系,以此为依据,讨论了介体液态石蜡中的溶解度对介体丢失的影响,通过向电极表面添加DEAE-葡萄糖来减小带正电荷的介体丢失速率,研究了DEAE-葡萄糖对葡萄糖氧化酶介体电极测试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n-Bu)2Sn[{4-ClC6H4C(O)NHO}2] (DBDCT) 是课题组自主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化合物(已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有较高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小鼠急毒实验揭示其具有较低的毒性作用,初步动物实验提示DBDCT还具有升高白细胞的功能,在肿瘤化疗治疗中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次建立了HPLC法测定化合物在血浆中的动力学参数。用甲醇直接沉淀血浆蛋白,乙酰苯胺为内标, Diamonsil ODS(4.6 mm × 200 mm, 5 μm)色谱柱,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30:70,pH 3.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方法在0.1~25 µg·m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2),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50 和10 ng·mL-1。该方法用来测定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2,5,12mg·kg-1) DBDCT后大鼠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并采用3p97软件对动力学参数和房室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DBDCT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前动物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
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HDI-BDO-DMPA)为硬段,制备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相变储能材料(WPUPCM)。在相变过程中,由于软段PEG由聚合前的固-液相变转化为聚合后的固-固相变,因此,所制备的WPUPCM表现出固-固相变特性。为了研究其固态相变行为的本质和形成机理,揭示该类聚合物的能量贮存和转换机理,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研究了PEG、WPUPCM在相变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特征,讨论了WPUPCM固-固相转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49.
制备条件对Sb/SnO2超细粉水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山  张金朝  宋鹂  王俊 《应用化学》2003,20(11):1076-0
制备条件对Sb/SnO2超细粉水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一种新型的可见光诱导电子转移生酸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种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和取代的双 (三氯甲基 ) 2 ,4,6 三嗪分子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光生酸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 .通过荧光猝灭和体系荧光随时间的变化可看到作为电子受体的三嗪分子和作为电子给体电荷转移化合物间的光诱导电荷转移作用 .在对体系酸度的测定中 ,可清楚地看到体系经光照后所发生的变化 .对所研究生酸体系引发酚醛树脂 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交联反应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可能发生的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