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32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39篇 |
综合类 | 10篇 |
数学 | 112篇 |
物理学 | 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522.
以溶胶固定法制备了Au-Pd/Si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对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反应性能的影响。在200~500℃,400℃焙烧的Au-Pd/SiO2具有最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室温下就有活性,反应温度为100℃时甲醇转化率为25.3%,甲酸甲酯的选择性为100%。采用BET、XRD、UV-vis DRS、XPS、TEM和DRIFT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u和Pd的高分散性,合适的Au和Pd粒径,Au-Pd合金的形成以及Au和Pd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有利于甲醇氧化为甲酸甲酯反应的进行。初步推测出了甲醇在Au-Pd/SiO2上氧化为甲酸甲酯的反应机理,甲醇在Au-Pd/SiO2催化剂上是通过甲氧基中间体得到甲酸甲酯的。 相似文献
523.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测定碳酸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抑制型离子色谱,以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为淋洗液,成功地测定了CD3离子,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1.0-100.0mg/L,检出限0.5mg/L 相似文献
524.
525.
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纤维,直径在50~70 nm之间;基于静电作用构建聚苯胺纳米纤维-纳米金复合膜界面,并在此界面上层层组装修饰叶酸分子,构建叶酸功能化传感界面,基于叶酸分子与癌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的叶酸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此传感界面应用于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捕获。结果表明:叶酸功能化传感界面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捕获叶酸受体过量表达的癌细胞。采用电化学阻抗技术,以HeLa细胞为模型,应用于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检测,细胞在1.0×104~6.4×106cells/mL浓度范围内与阻抗变化值ΔRc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00 cells/mL。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制备的传感器可以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526.
527.
528.
制备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复合膜修饰金电极的用于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 并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浓度检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复合膜极大的增强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电催化活性。 并在0.5~6.0×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响应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最低检测限分别是5.0×10-9和4.8×10-9 mol/L。 该电化学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中的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529.
在氧气气氛中,对氧化钨改性的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二甲醚(DME)转化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WO3/HZSM-5催化剂上DME可以高选择性转化为甲苯,对其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常压、290℃、DME/O2比为2∶1时,二甲醚几乎完全转化,转化率为98.97%,甲苯的选择性达到39.71%。对催化剂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的孔道结构最有利于甲苯的生成,WO3的介入调整了HZSM-5分子筛表面的酸性活性位点分布,在氧气气氛中有效地抑制了副产物的生成,使产物中甲苯的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530.
用高分子分散及微波-固相复合加热技术合成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5O2. 采用循环伏安、充放电循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测试技术, 研究了煅烧条件对材料微观形貌、相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在750 ℃煅烧4 h即可得到形状为类球形的纯相层状LiNi0.5Co0.5O2正极材料, 该材料的最大放电容量达到154 mA·h/g, 循环10周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8 mA·h/g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