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67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讨剩余强度及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分布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初始静强度分布参数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未涉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层数、铺层厚度和铺层方向,适应性强。模型参数可通过静力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获得,试验成本相对疲劳试验较低。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变异系数及其分布参数有关,当初始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时,疲劳寿命亦服从威布尔分布,可为开展疲劳可靠性提供借鉴和参考。算例表明,基于建立的模型,剩余强度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1.58%,疲劳寿命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反应速率,确定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Ea =6.44kcal/mol。同时研究了一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愈高,反应速度愈快,即氰基对反应有自催化作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是反应的有效催化剂。不同异氰酸酯与端羟基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反应活性的顺序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醋、2,4/2,6-甲苯二异氰酸酯、1,6-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  相似文献   
93.
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UFLC-MS)研究了吴茱萸醇提取物中入血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 同时对UFLC-MS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包括特异性、 线性、 精密度、 准确度、 稳定性、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等考察, 结果表明, 该方法稳定可靠, 且醇提取物中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被胃肠道快速吸收, 并且多数化合物血药浓度在1~2 h左右达到峰值. 将吸收入血的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进行柔性分子对接及构效关系分析, 发现其中活性最高的为去氢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酰胺Ⅰ 4个吲哚型生物碱, 它们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对接打分均在-46.02 kJ/mol以下; 与丁酰胆碱脂酶对接打分均在-41.84 kJ/mol以下.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去氢吴茱萸碱和吴茱萸酰胺可能是以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为靶点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杀菌、漂白、燃料电池、化工生产、环境修复等领域.目前工业生产过氧化氢以蒽醌法为主,但多步蒽醌氧化工艺存在能耗高和污染环境等不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低能耗且环境友好的过氧化氢合成工艺.光催化是一种理想的过氧化氢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太阳光作为能源,水或氧气作为原料,在绿色、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过氧化氢的生产.本文制备了一种含有氮空位的富氧石墨相氮化碳(OCN),并考察了其光催化生产过氧化氢的性能.以空气中的氧气为原料,OCN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高效合成了过氧化氢,产率为1965μmol L-1 h-1.通过将磷酸钠引入反应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过氧化氢的产率,产率最高可达5781μmol L-1 h-1.本文在光催化性能测试的基础上,还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研究了OCN高效生产过氧化氢的机理.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表明,OCN表面存在含氧官能团(-COOH和COC).电子顺磁共振谱证明OCN中.含有大量的氮空位.氧气程序升温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等温吸附脱附...  相似文献   
95.
无机阻燃剂协同阻燃体系可降低阻燃剂用量,增强阻燃效果,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能、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已成为阻燃技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无机阻燃剂间的协同阻燃体系在不同聚合物阻燃中的研究进展,对单一阻燃剂和协同阻燃体系的阻燃作用机理、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阐述了铝-镁系和可膨胀石墨等协同阻燃体系,指出各体系的阻燃机理、复配比例、添加量以及协同阻燃效应,并展望了无机阻燃剂协同阻燃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点诱变技术,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2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构建了EMMPRIN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对其功能进行检测发现,EMMPRIN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可在细胞内正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突变质粒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表明EMMPRIN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97.
李志国  刘玮  何静婧  李祖亮  韩安军  张超  周志强  张毅  孙云 《物理学报》2013,62(3):38803-038803
研究了三步法第二步沉积速率对低温生长Cu(In,Ga)Se2薄膜结构、 电学特性和器件特性的影响. 通过改变第二步沉积速率发现, 提高沉积速率可以显著促进薄膜晶粒生长, 提高晶粒紧凑程度降低晶界复合, 同时有效改善两相分离现象, 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有助于Cu(In,Ga)Se2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但同时研究表明, 随着第二步沉积速率的增加, 会促进暂态Cu2-xSe晶粒的生长, 引起Cu(In,Ga)Se2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 并阻碍Na向Cu(In,Ga)Se2薄膜表面的扩散, 造成施主缺陷钝化效应降低, 薄膜载流子浓度下降和电阻率升高, 且过高的沉积速率会引起电池内部复合增加并产生分流路径, 造成开路电压下降进而引起电池效率恶化. 最终, 通过最佳化第二步沉积速率, 在衬底温度为420℃时, 得到最高转换效率为11.24%的Cu(In,Ga)Se2薄膜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98.
单、双站被动定位技术在军事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莲芬  何俊发 《光子学报》2002,31(9):1135-1137
根据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特点,导出了利用消光系数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的公式,给出了空中目标在有相对运动时的单站无源定位,和目标在无相对运动时的双站交叉定位方法,即:利用两台相同的红外告警器对来袭目标进行定位的方法.这两种被动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二炮阵地系统的红外告警.  相似文献   
99.
靶单元组件对中子有散射和吸收作用,与入射粒子也会发生反应,因此高压倍加器中子场在空间的分布除了由反应本身的角分布决定外,还受到靶单元组件的影响。实验利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高压倍加器T(d,n)4He 中子源产生的实际中子场,测量角度为0°~95°,共8 个角度,采用伴随 粒子法对入射束流进行归一。借助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实验过程和靶单元组件等对中子场分布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同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高压倍加器相关实验布局的合理布置和靶单元组件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utron field for the High Voltage Multiple Accelerator (HVMA) 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reaction itself, but also affected by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of the target unit. Meanwhile, undesired nuclear reactions of the incoming ions with the target and self-target build-up may contribute to this neutron background, which disturbs the primary neutron fiel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tual neutron field generated by T(d, n)4He on HVMA was measured using the flight-time method. The neutron emission energy spectra were measured at 8 different angles from 0° to 95°. The results were monitored by the accompanying-particle method. TARGET and MCNP (Monte Carlo simulation process) program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simulated calc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analyzed results will give som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nclusions for target unit optimizing and provide some foundational works for physical measurement in HVMA.  相似文献   
100.
将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在RP-HPLC系统中的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流动相的种类,手性试剂β-环糊精的浓度,流动相的pH,修饰剂的种类及浓度,色谱柱温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以-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βCD手性流动相分离对羟基苯甘氨酸对映体的方法。结果表明:用ODS柱(250 mm×4.6 mmi.d.),以V(甲醇-β环糊精)∶V(pH 4.5磷酸盐缓冲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30 nm时对羟基苯甘氨酸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