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8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10篇 |
综合类 | 1篇 |
数学 | 19篇 |
物理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普鲁士蓝膜中掺杂Cu2+,制得掺Cu(Ⅱ)类普鲁士蓝膜(Cu-PB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库仑分析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Cu-PB膜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Cu2+进入普鲁士蓝的内部结构,取代了其中的高自旋铁。该Cu(Ⅱ)类普鲁士蓝膜对对苯二酚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电极反应过程是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在5.0×10-5~1.0×10-3mol.L-1范围内,还原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1。计算了对苯二酚在Cu-PB膜修饰电极上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3.
1 引 言烷基膦酸 O 烷基酯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控化学品附表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中有 3个烷基基团 ,进行组合搭配后可产生多种同分异构体。因此 ,化学武器履约核查时很难对这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并作出明确鉴定。异丙基膦酸二正丙酯和异丙基膦酸乙基丁基酯是一对同分异构体 ,是国际联试中由中国提供的样品 ,性质非常相似 ,普通方法很难分离。本文利用GC Tracer FTIR仪器Tracer接口的ZnSe片可移动的特点 ,优化色谱条件 ,实现了两化合物的完全分离。同时通过联合运用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构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2 实验… 相似文献
24.
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CoSO4和4,4′-联吡啶为原料,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C13H10NO2)4(4,4′-bipy)2]n,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与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86 99(13) nm,b=1.136 23(13) nm,c=1.414 72(16) nm,α=71.886 0(10)°,β=76.374(2)°,γ=66.177 0(10)°,V=1.507 0(3) nm3,Dc=1.409 g·cm-3,Z=2,F(000)=662。最终GOF=1.028,最终偏离因子R1=0.043 7,wR2=0.079 4。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联吡啶N原子,4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其中1个NPA分子的羧基以螯合方式与Co(Ⅱ)金属原子配位,另2个NPA分子的羧基以桥联的方式与相邻的2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双核Co簇的二级构筑单元。此双核Co簇通过4,4′-联吡啶分子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形成一维双链梯状结构。 相似文献
25.
26.
27.
以4-(2-(4-咪唑)苯乙烯基)吡啶(ISPE)为配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2BDC)、4,4′-联苯二甲酸(4,4′-H2BPDC)和4,4′-二苯乙烯二甲酸(4,4′-H2STDC)及过渡金属盐Cd(NO3)2·4H2O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形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晶体{[Cd2(ISPE)2(1,3-BDC)2]·DMF}n (1)、[Cd(ISPE)(4,4′-BPDC)]n (2)和[Cd(ISPE)2(4,4′-STDC)(H2O)2]n (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二维层状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六重穿插的类金刚烷三维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3是由一维网格结构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堆积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另外还研究了它们的室温固态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8.
首先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合制备了以PSt为核、St和NVP共聚物为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球(P(St-NVP)).以此微球为模板通过化学沉积法得到了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的P(St-NVP)/Ag复合微球.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物相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t-NVP)/Ag复合微球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径在400~700 nm之间,随交联剂浓度或种子乳液浓度的增加,复合微球粒径减小.粒径在十几个纳米左右的银粒子均匀分布在微球表面和内部.载银复合微球在NaBH4还原4-硝基苯酚为4-氨基苯酚的模型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9.
本文采用Fourier变换方法,导出了无限平面不连续位移的弹性解,并利用应力(或位移)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组求解裂隙表面间断位移的线性代数方程。证明了Z形与曲线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与无限平面单直裂纹问题的等价性,进而获得了Z形与曲线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和现有数值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未知量少、精确度高以及收敛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