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等手段,研究了辽河常压渣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在悬浮床加氢反应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辽河常压渣油轻蜡油(350~400 ℃)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为喹啉类,还有一部分吡啶类及吖啶类,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为C1~5咔唑和吲哚类。重蜡油(400~450 ℃)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吖啶及吡啶类物质。辽河常压渣油加氢反应后的轻蜡油馏分中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C1~7喹啉和苯并喹啉类物质,以及C1~2吖啶类物质,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C2、C3、C7-吲哚。在反应后的重蜡油馏分中含氮化合物主要为吖啶类和咔唑类物质。喹啉类物质在反应前后常压渣油馏分中的含量随着沸点升高而降低,且加氢反应后常渣中的喹啉类物质浓度高于加氢反应前。在悬浮床加氢反应过程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减少,部分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向碱性含氮化合物转化。  相似文献   
92.
在甲醇-乙醇混合溶剂中, 含有N, O给体的二齿配体2-(2-羟苯基)苯并咪唑与NiCl2•6H2O在常温下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1.2046(2) nm, b=1.4891(3) nm, c=2.1342(4) nm, α=96.787(3)°, β=104.862(3)°, γ=99.993(3)°, V=3.5904(12) nm3, Z=2, Dc=1.349 g/cm3, F(000)=1516, GOF=1.008, R1=0.0583, wR2=0.145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 晶体学不对称的三个配位中心Ni(II)原子配位环境各不相同, 五个配体提供的五个氧配位基中有四个起着桥联的作用, 形成了一个新颖的V型金属簇状化合物.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在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通过电压扫描探针测量了LEAD装置螺旋波射频等离子体伏安特性曲线和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并对等离子体基本参数剖面如电子温度、密度、等离子体电位和鞘电位降系数等进行了计算.实验发现在LEAD装置半径5cm以内的位置电子能量分布函数都遵循麦克斯韦分布.而在半径7cm附近,即与射频源线圈处于相同径向位置,电子能量呈现出典型的双麦...  相似文献   
94.
综合奇异值截断法、奇异值修正法、Tikhonov正则化思想及Chahine迭代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病态问题求解算法来测量颗粒系的粒径分布。结合Backus-Gilbert折中准则与奇异值最小原则确定了奇异截断值,采用L曲线法确定了最优正则化参数,并利用联合迭代反演法(SIRT)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模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双峰分布的测量误差均小于3%,其抗噪性能、测量准确性、时效性及粒径测量范围相较其他反演算法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5.
纳米粒子的自由运动及与其他介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纳米粒子应用拓展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动态行为的实时监测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工作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及布朗运动下Au纳米粒子与Au单晶微米片碰撞过程中“热点”的形成,以苯硫酚(TP)为探针分子,实现了碰撞过程中Au纳米粒子自由运动行为的实时监测和动态SERS研究.通过对检测到SERS强度轨迹的“尖峰”及所含“单峰”和“簇峰”的统计分析,深入解析了纳米粒子的微观运动本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尖峰”主要来源于纳米粒子与平面的可逆碰撞所形成的“热点”对SERS的贡献.“单峰”对应Au纳米粒子与平面碰撞后快速离开Au片表面,“簇峰”对应Au纳米粒子与平面碰撞后在Au片表面短暂停留然后离开或可能多个粒子连续碰撞的过程.“尖峰”内多个TP的SERS光谱谱峰的相对强度不同,并表现出振动模式的依赖性,伸缩振动模式出现几率更高,主要来源于动态碰撞过程中“热点”限域空间内分子的取向不同.该研究实现了纳米粒子动态研究,有利于理解纳米粒子的微观运动本质,为研究碰撞过程中“热点”限域空间内动态表界面化学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针对小型化高精度铷原子频标应用需求,设计了体积为11 m L的小型化开槽管微波腔.实验测量了微波腔内微波场的方向因子,结果为0.83.利用该微波腔设计了小型化铷频标物理系统,形成了铷频标桌面系统.测试了系统的短期频率频率稳定度,结果优于2×10~(-12)/τ~(1/2),远高于一般商用小型化铷原子频标.  相似文献   
97.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含对氟苯基的三氯一茂钛络合物[η5-C5H4-C(Me,Me)-(p-fluorophenyl)]TiCl3 (1) 和 [η5-C5H4-C(cyclo-C5H10)-(p-fluorophenyl)]TiCl3 (2), 并对它们催化乙烯三聚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研究。氟原子的引入削弱了苯环对钛原子的配位, 但是通过向与茂环相连的桥碳原子上引入大位阻取代基(环-C5H10),可以显著增强苯环对中心金属的配位趋势。氟原子效应和桥碳原子上大取代基效应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络合物2成为一种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乙烯三聚催化剂。用它催化生成1–己烯的催化活性可以达到1024.0 kg /(mol Ti ∙ h),选择性最高可以达到99.3%。  相似文献   
98.
反离子对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 表面活性及胶团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辰  严鹏  王晨  肖进新 《化学学报》2005,63(4):279-282
通过表面张力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全氟辛酸钠、全氟辛酸铵以及全氟辛酸四烷基铵[C7F15COON(CnH2n+1)4, n=1, 2, 3, 4]的表面活性以及胶团化作用, 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反离子, 特别是反离子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不同, 反离子对这类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以及胶团化作用有很大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反离子的增大而下降; 饱和吸附层中平均每个分子所占的面积则大致随反离子的增大而增大. 而表面张力的变化则较为复杂. cmc时的表面张力随反离子的增大先上升(从全氟辛酸铵到全氟辛酸四乙铵)后下降(从全氟辛酸四乙铵到全氟辛酸四丁铵). 通过反离子的空间位阻、疏水性、插入以及电荷屏蔽效应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
王晨  黄吉玲 《中国化学》2006,24(10):1397-1401
Two new complexes[η~5-C_5H_4CMe_2-(p-fluorophenyl)]TiCl_3(1)and[μ~5-C_5H_4C(cyclo-C_5H_(10))-(p-fluoro-phenyl)]TiCl_3(2)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Their activities and selectivities for trimerization of ethylenewere investigated.The introduction of fluorine atom greatly weakened the arene coordination,but this disadvanta-geous factor can be eliminated by introduction of a bulky substituent,such as cyclo-C_5H_(10),to the bridging carbonlinked to the Cp ring.The combinative effect of the fluorine substitute and the bridging unit can make complex 2 asa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st for ethylene trimerization.Its produ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1-hexene canreach 1024.0 kg·mol~(-1)·h(-1) and 99.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0.
在制备联吡啶的偶联反应中 ,镍化合物和三苯基膦通常是以化学计量参与反应 .我们在对Tiecco报道的偶联反应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 ,这一反应可以在催化条件下进行 .这一改进主要基于投料顺序的改变 ,充分利用零价镍当场 (insitu)生成时的高活性 .将氯化镍、三苯基膦、2 溴吡啶先溶于DMF中 ,然后在 5 0℃时加入锌粉 ,催化偶联生成联吡啶 ,可以获得满意的收率 .同时对三种镍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作了比较 ,以NiCl2 ·6H2 O活性最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