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0篇
  免费   2100篇
  国内免费   2506篇
化学   4134篇
晶体学   222篇
力学   831篇
综合类   250篇
数学   1569篇
物理学   480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0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3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高分子络合软模板法利用高分子络合和低温氧化烧结反应,在硅衬底上自组装生长出顶面平滑具有六角柱形结构的ZnO纳米线,并基于此聚丙烯酰胺/ZnO纳米线体系构筑了聚合物基ZnO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器件,在相对低的阈值电压下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电场驱动的蓝色发射光,并且其发光颜色可由其应用的激励电压方便地调控.几乎垂直排列的ZnO纳米线/高分子薄膜在器件中被作为发射层.该方法使用聚合物作为LED器件的粘结剂和发光层的分散介质,稳定了硅衬底上埋置在聚合物薄膜中的ZnO纳米线准阵列并对ZnO纳米晶的表面起钝化作用,防止发光猝灭.结果表明,新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制备ZnO基紫外/蓝色发光材料的工艺,并且减少了以往工艺中要求ZnO薄膜p型掺杂的麻烦.  相似文献   
992.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Schrock钼催化剂催化的丙烯和丙烯腈复分解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金属环丁烷中间体都是三角双锥结构,配体OCF3和NMe占据三角双锥结构的2个顶点。大部分过渡态具有与金属环丁烷中间体相似的结构特征。Schrock钼催化剂催化的丙烯和丙烯腈的复分解反应包含了3个反应步骤。基于不同通道过渡态结构的相对能量,我们预测顺式和反式产物的产率为9∶1,这个结果与实验事实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3.
运用B3LYP方法研究了有机钽化合物中分子内α-氢转移反应, 探讨了不同取代基对α-氢转移反应势垒的影响. 确定了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和反应势垒. 结果表明, 过渡金属钽有机化合物中, 发生α-氢转移的碳原子在过渡态中采用sp2杂化. 取代基对α-氢转移势垒的影响取决于取代基对过渡态中碳原子的未参与杂化的pz轨道上单电子的离域作用. Ta(CH3)4CH(SiMe3)2的α-氢转移反应势垒最低.  相似文献   
994.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995.
以Ag/SiO2作为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的催化剂,首次研究了还原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前体在150℃以下用氢气含量不超过50%(mol)的氢-氮混合气原位还原其活性和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6.
将ZnO助剂加到由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的Ag/SiO2催化剂中,发现ZnO助剂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XRD和TEM表征首次得到:ZnO是结构型助剂,它能使银很好地分散在SiO2表面上,并可有效地抑制反应过程中银粒子的烧结.  相似文献   
997.
采用5,6-二氢-6-烷基(芳基)-2H-吡喃-2,4-二酮和醛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二[4-羟基-5,6-二氢-6-烷基(芳基)-2H-吡喃-2-酮-3-]烃.其结构经1HNMR和元素分析证实.对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探讨.生物活性初步测定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8.
 在423K、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沉淀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制备的Ag/TS-1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Ag/TS-1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是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但浸渍法也可制得具有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催化剂.K2CO3是一种良好的沉淀剂.以K2CO3为沉淀剂,硅钛比为64的TS-1为载体制备的Ag/TS-1催化剂上的丙烯转化率为1.7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8.2%.少量单质银的存在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除银粒子的分散状态外,银粒子与载体TS-1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正丁烷在金属钼酸盐催化剂上的氧化脱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第一系列过渡金属(Cr,Mn,Fe,Co,Ni,Cu和Zn)及Mg的钼酸盐催化剂,研究 了它们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这些钼酸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 CoMoO4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其催化性能与文献报道的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催化性能最好的ZrP2O7和Mg3V2O8催化剂大致相当; MgMoO4催化剂虽然选择性较高,但活性较低; Cr2(MoO4)3上基本没有C4烯烃生成; 其它钼酸盐催化剂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对烯烃的选择性都较低. XRD,NH3-TPD和H2-TPR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为单一的钼酸盐晶相,催化剂的性能由其氧化还原性决定而与其表面酸量没有直接关系. 通过对产物分布的分析,提出了正丁烷在CoMoO4催化剂上的氧化脱氢反应途径. 在558 ℃,正丁烷发生氧化脱氢生成正丁烯和丁二烯以及氧化燃烧生成CO2三个平行竞争反应的竞争分率分别约为75%,10%和15%. 在正丁烷转化率较高的条件下,产物中的CO2主要来自C4烯烃的再氧化反应,而CO则完全来自C4烯烃的再氧化.  相似文献   
1000.
Al-MSU-S介孔及介孔-微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玻璃为硅源,以偏铝酸钠为铝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合成了强酸 性介孔分子筛Al-MSU-S及介孔-微孔分子筛Al-MSU-S. 采用XRD,N2物理吸附,MAS NMR,FT-IR,GC-MS,TG,TPD,SEM和TEM等手段,对Al-MSU-S分子筛的结构、组成、酸性质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Al-MSU-S分子筛催化剂上二异丙苯裂化反应的影响,并就Al-MSU-S分子筛的酸性和孔结构在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