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8篇
  免费   2137篇
  国内免费   2568篇
化学   4259篇
晶体学   223篇
力学   872篇
综合类   262篇
数学   1598篇
物理学   485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3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取代基对N—H…O=C氢键三聚体中氢键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P2方法研究了氢键三聚体中N-H…O=C氢键强度,探讨了氢键受体分子中不同取代基对N-H…O=C氢键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取代基对氢键三聚体中N-H…O=C氢键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取代基为供电子基团,氢键键长r(H…O)缩短,氢键强度增强;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氢键键长r(H…O)伸长,氢键强度减弱.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N-H…O=C氢键强度越强,氢键中氢原子的正电荷越多,氧原子的负电荷越多,质子供体和受体分子间的电荷转移越多.供电子基团使N-H…O=C氢键中氧原子的孤对电子n(O)对N-H的反键轨道σ~*(N-H)的二阶相互作用稳定化能增加,吸电子基团使这种二阶相互作用稳定化能减小.取代基对与其相近的N-H…O=C氢键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32.
以不饱和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为基材,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30种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模型膜,测定了模型膜的溶胀度及模型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分别以红外光声光谱和溶胀度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同时也构建了偏最小二乘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模型膜的疏水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聚合物模型膜具有明显不同的疏水性,其红外光声光谱具有相似的吸收特征,但不同吸收带的相对强度发生明显改变;常用的简单相关分析无法实现模型膜疏水性的预测,表明模型膜的疏水性与谱区更多的特征峰相关;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多元校正分析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模型的校正系数(R2)为0.9864,校正标准误差为0.70%,验证标准误差为1.92%.此模型可用于模型膜疏水性的预测.本方法样品用量少,测定快速,操作简便且可实现原位测定,为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3.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新型花状纳米Co3O4修饰玻碳电极(F-Co3O4-np/GC/CME).纳米Co3O4的扫描电镜(SEM)表明,纳米Co3O4膜为多孔纳米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XRD)表明,纳米Co3O4为纯面心立方相尖晶石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C)、半微分线性伏安法(SDV)研究了芦丁在F-Co3O4-np/GC/CME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芦丁在此修饰电极上有敏锐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电流与电位扫描速度(v)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受吸附控制.芦丁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4.5×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 mol/L.本方法可用于槐花、红花、金银花、杜仲叶的提取液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9%之间;RSD为1.7%~4.5%.  相似文献   
934.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已成为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与无机材料和有机小分子材料相比,聚合物发光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易加工成型、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调节发光颜色等优点,成为制备大面积、低成本、全色柔性显示器件的首选材料.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调节发光颜色的常用方法,综述了聚对苯乙炔类、聚对苯类、聚芴类等多种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颜色调节的研究现状,并对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35.
采用高分子络合软模板法利用高分子络合和低温氧化烧结反应,在硅衬底上自组装生长出顶面平滑具有六角柱形结构的ZnO纳米线,并基于此聚丙烯酰胺/ZnO纳米线体系构筑了聚合物基ZnO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器件,在相对低的阈值电压下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电场驱动的蓝色发射光,并且其发光颜色可由其应用的激励电压方便地调控.几乎垂直排列的ZnO纳米线/高分子薄膜在器件中被作为发射层.该方法使用聚合物作为LED器件的粘结剂和发光层的分散介质,稳定了硅衬底上埋置在聚合物薄膜中的ZnO纳米线准阵列并对ZnO纳米晶的表面起钝化作用,防止发光猝灭.结果表明,新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制备ZnO基紫外/蓝色发光材料的工艺,并且减少了以往工艺中要求ZnO薄膜p型掺杂的麻烦.  相似文献   
936.
锂离子电池的合金电极材料的失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镀技术在铜箔上电镀金属锡, 并对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厚度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锡电极经过热处理后, 活性物质锡与基体铜相互扩散生成中间合金Cu6Sn5. 在合金电极嵌锂过程中, 由于有机电解液的分解, 形成了大量的锂氧化物, 这是合金电极体积膨胀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锂脱嵌后, 部分锂以Li2SnCu的形态保留在合金中, 造成了合金电极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一些新型电解质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降低合金电极材料体积的膨胀并提高其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937.
采用溶胶负载法制备了高分散的活性炭载纳米Au(Au/AC),研究了其在室温下对低浓度臭氧的催化分解性能,并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普通的传导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方式所制备的活性炭载Au颗粒的分布更均匀、尺寸更小,具有更高的催化臭氧分解性能.Au前驱体溶液pH值对Au/AC催化剂的臭氧分解性能有显著影响,以pH=8最佳.降低空速而延长臭氧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可以提高催化剂对臭氧的分解性能.空速120000 h-1条件下.催化剂处理约1 g臭氧后,臭氧去除率降低至78.6%:而60 000 h-1条件下处理1.25 g臭氧后,臭氧的去除率仍保持在93.3%.Au/AC催化剂在分解臭氧后,表面部分C被氧化而含氧量增加,但比表面积和孔容等变化不大,主要通过负载Au颗粒本身催化分解臭氧.  相似文献   
938.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亲水性离子液体中的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氧化愈创木酚这个显色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七种亲水性离子液体[C2mim][BF4]、[C4mim][BF4]、[C6mim][BF4]、[C4mim]HSO4、[C4mim]Cl、[C4mim]NO3、[C4mim][CF3CO2]中的活性与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离子液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失活,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离子液体极性增强而降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含[C4mim]Cl离子液体的介质中,随着温度升高,[C4mim]Cl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失活过程起加速作用,离子液体浓度越高,酶的热稳定性越差.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在含[Cnmim][BF4]、[C4mim]HSO4、[C4mim]Cl、[C4mim]NO3的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血红素中心最大吸收峰没有发生变化,但吸收值增强,证明离子液体使酶的血红素基团暴露于介质中而增强了吸收;而在含[C4mim][CF3CO2]的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血红素基团最大吸收峰区发生蓝移,证明有部分血红素基团被离子液体破坏而脱落.  相似文献   
939.
建立了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巯基乙酸(TGA)和巯基乙酸异辛酯(TGB)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Shimpack C18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以V(乙腈)∶V(水)=70∶30作为流动相(用H3PO4调节流动相pH为3),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表明,TGA和TGB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可实现较好分离,测定结果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3%和0.46%,检出限分别为2.03×10-3 g/L和6.11×10-3 g/L,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9.0%~100.8%和99.1%~100.7%.  相似文献   
940.
禽流感病毒因为其高传染性,易致病性以及对人和禽类带来的危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检测禽流感病毒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鸡胚病原分离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