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11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he prediction of chemical synthesis pathways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Challenges,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synthesis pathways and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datasets, currently hinder our ability to predict these chemical processes accurately. Howeve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 including automated text generation and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s, coupled with fine-tuning techniques, have facilitated the deployment of large-scale AI ...  相似文献   
172.
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结构参数收敛的热力学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相色谱中的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为理论基础,从热力学角度对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四种分子结构参数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计算收敛点的坐标方程,并从热力学角度阐述了收敛点坐标的物理意义。这些参数收敛点纵坐标的自由能变均为0。基于任何常数值与2.303RT之乘积均带有能量量纲,故横坐标为分别用Z和这些参数表征自由能时两者之间的补偿自由能。并进一步讨论了同系物收敛性存在的实质是在收敛点时,溶质的总保留  相似文献   
173.
徐榕  冯爱玲  王彦妮  夏侯平 《化学通报》2018,81(12):1059-1071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可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其发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激发光能有效避免自荧光,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UCNPs的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优化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光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基质材料和掺杂离子、过渡金属离子与镧系离子共掺杂、引入协同敏化剂减少热效应、有机染料与UCNPs协同作用以及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法等。文中分别论述了上述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上转换发光领域的研发重点:一是着重分析各种优化发光方法的作用机理,提出更加完备清晰的理论体系;二是探索更容易被生物体降解的UCNPs,使其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4.
以双氰胺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制备了能带可控的钾离子掺杂石墨型氮化碳(g-C3N4)光催化剂,并与碱处理的g-C3N4及g-C3N4/KOH复合催化剂进行了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N2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荧光(PL)光谱、X 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钾离子含量对氮化碳催化剂的价带及导带位置有显著影响。此外,钾离子的引入抑制了氮化碳晶粒的生长,提高了氮化碳的比表面积以及对可见光的吸收,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以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为探针反应系统研究了钾离子掺杂对g-C3N4在可见光下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光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钾离子掺杂后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制备的钾离子掺杂氮化碳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及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5.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结合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木犀草素作用于MCF-7细胞的作用机理。细胞活性实验验证,木犀草素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GC-TOF/MS对加药细胞和未加药细胞代谢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结合木犀草素将细胞周期抑制在S期(Synthesis),推测木犀草素通过阻碍核酸代谢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6.
Ratchet effect as well as the phenomenon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SR) is investigated in a simple flashing ratchet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both the power spectrum amplitude and the mean mobility of the system vary non-monotonically in similar manners with increasing the noise intensity and both reach their highest point nearly at the same noise level. We point out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these two phenomena are jus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ircular flux in non-equilibrium state.  相似文献   
177.
侯玉洁  祝文君  陈长功  王彦  段志军  阎超 《色谱》2015,33(4):383-388
探索了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代谢组的差异,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标志物。收集乙肝患者30例、健康对照35例,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为研究平台,应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然后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非参数检验,结合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有差异的代谢物。确认10个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柠檬酸、乌头酸、谷氨酰胺、N,N-二甲基甘氨酸、丙二酸与乙型肝炎患者组的相关性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5,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因此这5个代谢物能够作为潜在的区分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小分子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理机制,确定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78.
胡青红  王超然  李静  王彦  谷雪  阎超 《色谱》2013,31(7):714-717
以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交联剂,乙二醇和二甘醇为二元致孔剂,通过热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毛细管内原位聚合制备得到一种poly(VPBA-co-PETA)毛细管整体柱。所制备的整体柱具有典型的硼酸亲和特性,可以特异性地捕获含有顺二羟基的化合物。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将其用于两种中草药 蒲公英和刺果卫矛中含顺二羟基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富集。这两种中药提取物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时,其活性成分绿原酸等因含量太低而使检测困难或无法检测;经过硼酸亲和整体柱富集后收集洗脱液进行检测,色谱峰响应则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oly(VPBA-co-PETA)整体柱可以作为富集中药提取物中含顺二羟基活性物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9.
陈友存  沈菲  王彦  许军军  汪快兵 《结构化学》2011,30(9):1251-1256
A novel coordination complex [Zn(bipy)2(H2O)4]·L·3H2O (1, bipy = 4,4'-bipyridine, LHNa = aniline-2,5-disulfonic acid monosodium salt)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LHNa by using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20.392(3), b = 7.4052(12), c = 23.843(3) , β = 116.253(10)°, V = 3.2291(8) 3, Z = 4, Dc = 1.553 g·cm-3, μ = 0.962 mm-1, F(000) = 1568, and the final R = 0.0497 and wR = 0.1290. The complex 1 has a 0-D discrete structure, and generates an infinite 3-D network with the aid of O–H…O hydrogen bonds and π-π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