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33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采用气体雾化法制备了新型RE(NiAlCu)x微晶贮氢合金粉末,并进行了微观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合金颗粒呈较为规则的球形,x=4.5时,微观结构由基体AB5相及沿相界2的A3与A昌相复合结构组成;x=4.9时,微观结构帛基体AB5相及少量叶不连续网状分布的AB相复合结构组成;x=5.6时,微观结构由基体,AB5相及沿相界分布的AB5与Ni3Al共晶相复合结构组成。合金的电化学容量为210 ̄300m  相似文献   
32.
Fe3+-TiO2/SiO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2光催化剂(Fe3+-TiO2/SiO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2/SiO2比TiO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2在SIO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Sr掺杂钙钛矿体系中高活性氧析出反应机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reaction OER)是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金属-空气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及存储技术的关键过程,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OER过程涉及四个电子转移,是动力学迟滞过程,具有较大的过电位,此外OER催化反应的同时也可能改变电极表面状态,故其机理的研究十分困难.设计和开发高效OER催化剂材料是提高电解水效率的关键.最近的研究发现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会发生重构,进而形成无定形层,该无定形层被认为会改善催化活性.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了表面不饱和配位无定形层的存在,但对于重构机制尚没有明确的解释.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熔盐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孔结构的不同Sr含量的LaCo0.8Fe0.2O3-δ钙钛矿材料,通过电化学装置测试其催化活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比表面积测试(BET)和软硬X射线吸收谱技术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XRD测试结果表明,Sr掺杂LaCo0.8Fe0.2O3-δ钙钛矿材料的主峰随着Sr含量增加向低角度偏移,这是由于Sr的离子半径较La的大.SEM和BET测试结果表明,不同Sr含量样品均表现出多孔的钙钛矿结构,并具有相似的比表面积,说明Sr含量变化不影响催化剂的形貌和比表面积.利用硬X射线吸收谱对体相Co和Fe元素的价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Sr含量的增加,Co和Fe离子的价态没有明显变化.类似地,利用软X射线吸收谱对表面层Co和Fe价态进行的研究发现,Co和Fe均表现出+3价,但在氧元素的K边吸收谱上观察到明显的氧空穴存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Sr含量增加而增大.总之,随着Sr的掺杂,催化剂形貌及活性元素价态均无明显变化,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却发生了明显改善,这意味着尚有其它因素影响催化剂活性.利用HRTEM对OER反应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形貌分析,发现在OER反应后Sr掺杂的催化剂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无定形层,而无Sr掺杂的样品反应前后几乎未观察到表面形貌的变化.由此我们推断,Sr掺杂可诱导催化剂表面出现无定形层,进而提高OER反应活性.因此,在LaCo0.8Fe0.2O3-δ钙钛矿材料体系中,Sr掺杂是影响OER催化剂表面重构和制约催化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硅纳米线平放在基底上的轴向热导率,结果表明基底的存在降低了纳米线的热导率,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导率逐渐降低.通过改变纳米线与基底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强度,研究了基底约束对硅纳米线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作用力强度的增加,纳米线热导率逐渐减小.模拟结果还显示,基底维数的降低能够进一...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演化方程初值问题.通过不变子空间方法,这类初值问题被约化为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这类初值问题是适定的.本文给出了这类初值问题关于时间变量t的幂级数解.  相似文献   
36.
铜基催化剂的价态组成与制备方法、还原温度有关,也是决定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比研究Cu-Zn/SiO2和Cu/SiO2催化剂前驱体在不同还原温度下的价态组成及其醋酸甲酯加氢性能.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原位表征催化剂前驱体的Cu K边的X射线近边吸收谱(XANES),通过线性组合分析方法(LCF)拟合XANES吸收谱得到了催化剂前驱体在不同还原温度下氧化态(Cu2+、Cu+)和金属态(Cu0)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采用蒸氨法添加Zn制备的Cu-Zn/SiO2催化剂前驱体铜组分还原度高;(2)催化剂前驱体在还原过程中Cu+主要存在于低温还原阶段(<250℃),且Cu0+Cu+含量较低(≤ 40%);(3)金属态铜是醋酸酯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7.
利用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和衍射研究了4种Al-Fe-V-Si-Mu合金的Fe的原子组态。结果表明,添加混合稀土元素后抑制了基体合金Al-Fe-V-Si中α-Al13(Fe,V)3Si弥散粒子相的析出;当稀土含量6at%时,形成了Al-Fe-V-Si-Mu非晶态,采用Voigt基函数作了穆斯堡尔谱的合理拟合和分析。  相似文献   
38.
应用商业软件ANSYS CFX 计算了等离子体热通量和液态锂流速对自由流动液态锂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向槽中心附近液态锂温度较高,冷却水入口和出口对应位置液态锂温度最低。液态锂出口温度随着等离子体热通量的增大而线性升高,冷却水流速为1.5m·s−1,热通量分别为0.1MW·m−2 和1MW·m−2 时,液态锂在出口处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55.3°C 和458.6°C。增大液态锂流速,导向槽内液态锂的温度逐渐降低,但温度变化的幅度较小。计算结果对液态锂回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A1OOH催化剂,以XRD,TG/DTA,TEM和氮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基本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苯液相选择加氢制备环己烯的反应中,该催化剂显示了很高的苯选择加氢活性和选择性,环己烯得率可达35.8%,优于原位焙烧上述催化剂或浸渍法制得的Ru/γ-A12O3催化剂.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催化剂的亲水性和孔结构在苯选择加氢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基于含钒氧化物催化剂催化芳烃氨氧化反应制备芳腈化合物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应用,其中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钒含量流失进入产生的废水中是影响该反应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直接测定废水中钒含量,通过对样品预处理中酸介质、酸浓度和石墨炉升温程序中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实验表明采用0.2%硝酸加热消解,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分别采用500℃和1500℃时,效果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21 μg/L,平行9次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加标回收率为105.6% ~ 108.7%,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废水经简单的加热消解可直接进样分析,具有简便、操作快捷等优点。该方法通过准确快速检测芳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钒的含量能够有助于评估工业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