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667篇
化学   103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336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2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974.
975.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n/Ti-PILC和La掺杂的Mn-La/Ti-PILC(k为La和Mn物质的量比,k=0/1、1/4、1/12和1/20)四种催化剂。研究了La的掺杂对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BET、H2-TPR、NH3-TPD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的掺杂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向低温方向迁移,氧化还原能力得到了提高,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得到提高;La的掺杂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其中,Mn-La/Ti-PILC(k=1/12)催化剂的低温SCR的脱硝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76.
进行了6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通过砝码杠杆加载较准确地模拟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状况, 得出了碳纤维布加固梁在二次受力下的典型荷载—位移曲线. 在分析二次受力下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刚度变化的基础上,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试验统计数据, 建立了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短期刚度的计算方法. 在对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及其他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后, 表明所建公式具有较好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77.
压缩载荷作用下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肤组织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可为各类事故中对人体伤害的评估以及防护装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也可为皮肤替代品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选用猪背部皮肤为实验材料, 分别进行低应变率压缩实验研究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研究, 得到皮肤组织低应变率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压缩—松弛曲线以及高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 皮肤组织有很明显的粘弹性特征, 尤其在很宽的应变率范围内, 应变率效应特别明显; 并通过超弹性模型与Maxwell粘弹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皮肤的生物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78.
客观地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现状, 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ANP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方法从综合经济实力、居民生活质量、交通运输与通讯、科技创新力4方面构建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城市群竞争力多指标非线性综合评价决策模型, 对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实证比较研究. 揭示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经济增长速度、医疗卫生与环境保护、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但在经济总体实力、科技研发投入与产出比、交通与通讯建设等方面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979.
为揭示交通流密度的本质特征, 对上海延安高架和郑州金水路高架上交通流实测密度值进行了统计分析. 利用贝塔函数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 得出了车辆密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基本符合贝塔分布的结论; 进而基于NaSch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考虑车辆密度的概率密度特征,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交通流的流量—密度图, 呈现出一个二维分布的区域, 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进一步验证了车辆密度的概率密度特征. 结论可为交通流建模以及交通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80.
针对经典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早熟、收敛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 该算法采用了塔状优化互联机制, 底层粒子群负责寻找局部最优解, 顶层粒子负责收集、反馈全局最优解, 为底层种群提供全局最优信息, 建立共享学习机制. 顶层粒子一旦发现停滞现象, 将通知底层粒子群采用细菌觅食优化、随机初始化等停滞优化策略, 以改善粒子群的收敛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 与同类算法相比, 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 改善了粒子群的收敛精度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