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25~40℃区间用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二乙醇胺(DEA)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二乙醇胺是1.7~1.9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ex(外加的IO-4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随[KNO3]增大而减小,有负盐效应。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体系能引发丙烯腈聚合。提出了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经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圆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并计算出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2.
王安周  石铁生 《化学学报》1988,46(3):207-211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在碱性介质中氧化四氢糠醇的动力学及机理. 结果表明反应对[Cu(III)]是一级, 对四氢糠醇是1.3级. 反应速率随体系中[OH^-]的增大而增大, 随过碘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反应体系加入硝酸钾盐时,速率增大, 有正盐效应. 在氮气保护下, 体系能够诱发丙烯酰胺聚合. 提出了一种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 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本文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 求得了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 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3.
王安周  吴贤亮  傅承光 《化学学报》1986,44(10):1015-1019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钯(II)-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物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及其平衡性质.发现配体交换反应的正逆反应皆为二级,反应速率在不同溶剂中按以下顺序递减,n-BuOH>CH~3CO~2C~2H~5>CS~2>CCl~4>CH~2Cl~2.当螯合物上取代基为同系列烷基时,交换反应速率几乎不变,当不是同系列基而且体积相差较大时,由于位阻效应反应速率明显下降.交换反应的活化熵为负.平衡常数随交换配体上取代基在体积和结构上差异的加大而增大,同时也随溶剂本性有明显变化,但偏离统计计算值K=4并不太远(K~实验=1.9-9.8).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并结合螯合电子结构和立体的构型提出,交换反应按Sn2机理进行,并给出反应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恒定离子强度(μ=0.40mol/L)的碱性介质中,于20~35℃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DN)氧化乙二胺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DN为一级,对乙二胺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增加,1/kobs对[IO4-]有线性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无盐效应未检出自由基存在,据此提出了包括DDN和DMN存在前期平衡和内层一步双电子转移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原酸合钴(Ⅲ)[Co(RXan)_3(R=Et, Me, Bz)]与二甲胺HNMe_2在正己烷中的反应动力学。首次用液相色谱分离了钴(Ⅲ)与取代黄原酸RXan及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Me_2DTC生成的混合配体络合物。发现Co(RXan)_3与HNMe_2反应生成Co(Me_2DTC)_3的取代反应是分三步进行的。另外发现反应有Me_2NCSOR生成。对第一步取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发现, 反应对Co(RXan)_3是一级, 对HNMe_2是三级。反应是由两个平行反应组成的。最后讨论了反应机理, 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25~40℃区间用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二乙醇胺(DEA)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二乙醇胺是1.7~1.9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ex(外加的IO-4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随[KNO3]增大而减小,有负盐效应。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体系能引发丙烯腈聚合。提出了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经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圆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并计算出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7.
二过碘酸含铜(Ⅲ)配离子氧化异丙胺的动力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价质中于30~45℃区间,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含铜(Ⅱ)配离子(DPC)氧化异丙胺(PA)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PA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15~1.39级;准一级([PA]0≥[Cu(Ⅲ)]0)速率常数kobs随[OH]和[IO4-]cx的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体系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表明有自由基参与反应.此外,还观察到对速率有负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DPC离解出一个H2IO63-的前期平衡和[Cu(HIO6)]与PA之间生成加成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二(境基黄原致)合铂(Ⅱ)[Pt(S2COR)2(R=Me,Et,n-Pr,n-Bu,Am)]与哌啶连串取代反应动力学,提出了包括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圈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计算了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对加成物的结构作了合理推断,计算了各活化参数和两个反应系的等动力学温度β1=283±7K和β2=263±25K.  相似文献   
19.
乙酸乙酯在二氧六圆和水的混合液中皂化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7具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下,研究了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在二氧六圜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反应速度。每个温度有7个不同的二氧六圜和水的成分(0%,5%,10%,15%,20%,25%,30%的二氧六圜),因此得到49个速度常数。在每个温度里,反应速度常数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减小而略为下降:温度愈高,下降趋势愈为显著。同溶剂成分的活化能随着溶剂里二氧六圜成分的增加而略为下降。同介电常数的活化能,在80至50的介电常数范围中,却和介电常数的变化无关。它的平均值是11300卡。我们用实验结果检验最近三个溶液里离子和分子反应速度理论:(1)Moelwyn-Hughes 的、(2)Laidler-Eyring 的和(3)Amis-Jaffe 的理论。就介电常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来说,理论(1)和(2)在质上就不和实验相符。理论(3)在质上似和实验相符,但在量上却相差太远。因此就乙酸乙酯对氢氧化钠的反应来说,三个理论都是不合的。  相似文献   
20.
间二苯酚-KBrO3-H2SO4体系化学振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电位法研究了间苯二酚-KBrO_3-H_2SO_4(体系A)及间苯二酚-KBrO_3-H_2SO_4-MnSO_4(体系B)的化学振荡现象. 得出了两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及振荡周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及温度关系的经验方程.间苯二酚在诱导期结束时全被氧化, 它不是参与振荡的物质. 体系B在低Mn~(2+)浓度下可呈现双振荡现象, 即第一类振荡结束后, 经一段非振荡时间再产生第二类振荡. 两类振荡的特征不同. 第一类振荡与体系A的振荡行为基本相似. 第二类振荡的各个周期随c_M 减小而缩短,最后趋于相同; 随c_K、c_H增大而减小, 最后各自趋于一致. 但周期与c_R基本无关. 第二类振荡出现周期双单调变化现象, 它补充与支持了文献[1]中的提法. 当Mn~(2+)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后, 双振荡现象消失, 仅产生一种振荡. 体系B是产生双振荡现象的典型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