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41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SiO2,SiO2-B2O3和SiO2-B2O3-Na2O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材料经1000℃退火处理后,结构十分稳定.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TEM、XRD研究了基质结构对Eu3 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89和614 nm处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带,对应于Eu3 的5D0→7Fj(j=1,2)跃迁;与直接掺入EuCl3的玻璃材料相比,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玻璃材料,虽然Eu的掺杂量较小,但Eu的发光强度较大.与以SiO2为基质的玻璃材料相比,以SiO2-B2O3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 的发光减弱,其红外光谱显示形成Si-O-B键,说明该结构对Eu3 的发光有猝灭作用,以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 的发光明显增强,其红外光谱显示不存在SiOB键的振动吸收,可能是Na取代B的位置,形成Si-O-Na键,此结构对Eu3 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2.
乙酰基二茂铁与三甲基腈硅烷反应制得α-氰基-α-二茂铁基乙氧三甲硅烷,经四氢铝锂还原后得到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FcA),用该氨基醇分别与氯化镍,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镉,氯化汞反应,制备了氨基醇-镍(Ⅱ)、氨基醇-铜(Ⅱ)、氨基醇-锌(Ⅱ)、氨基醇-镉(Ⅱ)、氨基醇-汞(Ⅱ)五种二茂铁基氨基醇-重金属配合物(用通式M-FcA表示)。用Nexus670FTIR红外光谱仪对二茂铁基氨基醇和五种配合物在4 000~400 cm-1范围内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各M-FcA的FTIR主要吸收峰做了经验归属,并将各M-FcA的特征吸收峰与FcA的相应吸收峰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OH, —NH2键的吸收峰位置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O, C—N键吸收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说明二茂铁基氨基醇中的氨基、羟基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相似文献   
53.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u3+的SiO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Eu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凝胶和玻璃,通过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曲线,研究了掺Eu3+的SiO2玻璃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当Eu3+的掺杂量大于1.86%(质量分数),Eu3+的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当样品的退火温度大于300℃时,SiO2凝胶玻璃中吸附的水已基本除净,此时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光谱,谱带位置分别是614,596,588,577nm,分别归属于5D0-7F2,5D0-7F1,5D0-7F0跃迁,对应的激发光谱显示6个峰,位置分别是318,362,380,393,412,462nm,说明300~500℃是凝胶向玻璃转变的关键温度,而水对Eu3+的发光有强烈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54.
以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酸)、氨基酸”知识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编写特点及衔接的含义来分析该部分内容的衔接,体现出知识深度的增加、广度的扩增、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提高及知识前后关联性良好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5.
球形La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异的光学性质,使得纳米发光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La2O3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价格便宜.因此以La2O3为基质的发光材料已有很多报道。Mekittric等研究认为,发光材料的形貌,如颗粒度、形状、结晶性等.是影响发光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球形颗粒可以提高其密堆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56.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变革,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国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转变的重要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化学核心素养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予以充分体现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能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57.
CaMoO4∶Eu3+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沉淀法与高温焙烧法制备了样品CaMoO4:Eu3+.TG-DTA谱图表明:800℃时,样品吸收的能量最大,即形成稳定的CaMoO4:Eu3+结构.用XRD谱图进一步分析表明:800℃时,样品CaMoO4:Eu3+已形成CaMoO4的白钨矿结构.由于2个Eu3+取代3个Ca2+,导致了晶体产生微小的晶体缺陷,从而形成具有p-n结的半导体.经过激发和发射谱图的测试发现:这种缺陷结构不但可以使Eu3+禁戒的4f电子发生跃迁,而且可以使MoO42-的能量高效地传递给Eu3+.尤其使与MoO42-的发射特征峰(488 nm)部分重叠的Eu3+(465 nm)的7F0→5D2电子跃迁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进而在λex=465 nm的发射谱图中,自激活荧光体MoO42-的发射强度被大大减弱甚至猝灭,而Eu3+的5D0→7F2(612 nm)跃迁的红光发光强度被大大增强,使该材料成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8.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的LaMgAl11O19红色荧光粉的前驱粉末, 在低于700℃退火处理时, 得到非晶态样品, 而高于850℃退火处理后为单一六方相结构LaMgAl11O19:Eu3+样品. SEM结果表明, 该法制备的样品为颗粒分布均匀, 粒径在200~400 nm之间的超细粉末. 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Eu3+在LaMgAl11O19基质中的发光性能, 结果显示, 非晶态和晶态La1-xMgAl11O19:x Eu3+样品都可发光, 在613 nm波长光的监测下所得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为一宽带和系列锐峰, 其最强激发峰出现在蓝光465 nm处, 次强峰为394 nm, 表明该荧光粉与广泛使用的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的输出波长相匹配. 在465 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超细LaMgAl11O19粉末中Eu3+的613 nm (5D07F2)强的特征发射, 且随着粉末逐渐成相5D07F2跃迁明显增强, 说明LaMgAl11O19:Eu3+超细粉末可作为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  相似文献   
59.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的以SiO2-B2O3和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态发光材料. 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研究了Eu3+的发光性质, 通过红外光谱、 TEM 、 XRT进一步研究了基质结构变化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材料经 600 ℃退火处理后, 结构已十分稳定. 在588 nm和613 nm处显示弱的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对应于Eu3+的5D0-7Fj(j=1,2)跃迁. 以SiO2-B2O3为基质的玻璃材料的红外光谱显示形成了Si-O-B键. 该结构对Eu3+的发光有严重的淬灭作用, 使Eu3+的发光强度大大减弱. 以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材料显示Eu3+的发光增强, 红外光谱显示不存在Si-O-B键的振动吸收. 可能是Na取代B的位置, 形成了Si-O-Na键. 此结构对Eu3+的发光有一定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60.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Sm3+的SiO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Sm^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凝胶和玻璃,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试,确定了Sm^3+在SiO2凝胶玻璃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60nm,最强发射波长为610nm,激发光谱的峰位置在360、393、464nm处,发射光谱的峰位置在578、591、595、610、732处,分别归属于^4G5/2-^6H5/2、^4G5/2-^5H7/2、^4G5/2-^6H11/2跃迁,并证明当掺杂量达到1.15%时,Sm^3+的发光最强,当Sm^3+的掺杂量超过1.15%时,发生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