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80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γ-TiAl中Nb和Mo合金化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宏丽  王崇愚  于涛 《物理学报》2007,56(5):2838-284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离散变分(DV)和DMol方法研究了4d过渡金属元素在γ-TiAl 中的择优占位行为及其Nb和Mo的合金化效应.转移能的计算结果表明Y,Zr,Nb,Mo在γ-TiAl中有Ti占位倾向,而Tc,Ru,Rh和Pb则表现为Al占位倾向.通过对差分电荷密度、Mulliken轨道集居数以及态密度的分析表明Nb和Mo可以提高杂质元素与其近邻基体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应原子之间的键合强度,导致较强的固溶强化效应.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2.
冠醚自 C.J.Pedersen 在1967年第一次系统地报告其合成以及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以来,这一类化合物的特性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并已有不少文章作了综述。关于稀土元素-冠醚络合物的形成、组成、结构及稳定性研究的报导较多,在稀土元素分离方面的报导则很少。杨燕生等曾用纸层析法探索冠醚与稀土离子的络合能力。本文采用反相薄层法,对冠醚-稀土元素及其常见伴生元素络合物的层析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3.
测定了meso和dl 2,3-二氰基-2,3-二(p-X苯基)丁二酸二乙酯(X=OCH_3,CH_3,H,Cl,NO_2)的~1H NMR谱及X为CH_3相应二乙酯的~1H Noesy谱。在meso和dl异构体中,苯环m-~1H的化学位移与p-X的Hammett基团常数σ呈线性关系,c~1H的化学位移仅受分子构型的影响,;△δdl-meso为负值,乙氧基中CH_2和CH_3的质子化学位移也只受分子构型的影响,△δdl-meso均为正值。  相似文献   
144.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i[Ni(1-x)/3Mn(1-x)/3Co(1-x)/3Mox]O2 (x=0, 0.005, 0.01, 0.02). 对它们进行了XRD, SEM, 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容量测试, 结果发现, 掺杂x=0.01 Mo的样品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在20 mA/g放电电流密度和2.3~4.6 V的电压范围内具有211.6 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 循环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185.9 mAh/g, 容量损失为12.1%.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通过一系列卤代烃与苯的付氏反应的ESR谱,研究了自由基物种的生成机理:它们起因于Lewis酸对由Scholl反应所生成的9,10-二取代蒽进行单电子氧化,并建立了一种生成9,10-二取代蒽自由基正离子的简单方法。首次报道了一个新自由基正离子1,2,3,4,5,6,7,8-八氘蒽的ESR谱。  相似文献   
146.
z一和E-β-溴苯乙烯与镁在THF中反应生成构型保持的格氏试剂和部分异构化的格氏试剂。副产物有苯乙烯、苯乙炔和E,E-1,4-二苯基丁二烯-1,3。用~1Hnmr检测反应过程时,发现Z-β-溴苯乙烯与镁在THF-d_8中反应的产物Z-β-苯乙烯基溴化镁、E-β-苯乙烯-d和E,E-1,4-二苯基丁二烯-1,3出现CIDNP效应。根据这两个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反应所得产物和CIDNP效应,本文提出反应是通过镁转移单电子给β-溴苯乙烯的自由基机理进行的。研究题目格氏试剂与三苯基氯甲烷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由单电子转移生成的烯基格氏试剂自由基正离子可以发生β-氢转移。由自由基二聚和交叉结合的速率的不同,文中解释了苯基取代氯甲烷与烯基格氏试剂反应时所得的AA,AB和BB型产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7.
刘有成  党海山 《化学学报》1985,43(11):1079-1085
本文研究了CH2=CHMgBr(1)与Ph3CCl(2)的反应,反应产物为Ph3CH3(3)(81%),CH≡CH(4)(74%),三苯甲基过氧化物(6)(4%),微量的三苯基丙烯(7)和对二苯甲基-四苯甲烷(8),结果表明1具有还原性,检测反应混合物得到三苯甲基自由基的ESR谱和1-二苯甲叉-4-三苯甲基-2,5-环己二烯(9)4-位氢增强吸收的CIDNP效应,用苯乙烯进行捕获实验只减少3的量而对4无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1的还原性进行了讨论,提出1向2发生单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Ph3C.和.MgBr之间发生S-T0混合,极化的Ph3C.与另一Ph3C.的偶联造成9的极化,由2和Ph2CHCl(10)的接受电子的强弱讨论了1与2及1与10的反应所表现的不同行为。根据Kaptein的符号规则解释了9和四苯乙烷(11)的CIDNP效应。  相似文献   
148.
以十六烷基磷酸锡做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考察了温度对分离参数的影响,测定了芳香类化合物在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常数──△H°、△S°、△G°_(298)和lnK_(298),并用热力学常数的变化说明芳香类溶质疏水性的大小以及色谱保留行为的规律,同时推导出这些热力学函数与溶质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9.
利用色谱法研究α—淀粉酶变性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克勤  党鑫让 《色谱》1995,13(1):51-52,55
提出用尺寸排阻色谱法研究酶的变性动力学。此法将高效色谱分离同灵敏的紫外检测结合起来,消除了紫外法测定蛋白质变性速度时变性体的影响。确定了α-淀粉酶在盐酸胍溶液中变性时的反应级数。测定了不同浓度变性剂中酶的变性速度常数,并和答活速度常数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影响酶变性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建立和研究了一类具有离散时滞的多菌株媒介传染病模型.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证明了与具有最大基本再生数对应的菌株占优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菌株i占优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的,此时竞争排斥原理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