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25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01.
利用丙烯酸酯橡胶(ACM)提高热固性环氧树脂(EP)的韧性,系统研究共混体系固化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化前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橡胶在整个组成范围内为均相体系,固化过程中两组份分子量不断增大,部分组成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橡胶共混体系(80/20及50/50)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现象(RIPS).在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的体系中,分相后的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橡胶两相彼此包含对方的组分,是一种不彻底的相分离.同时,固化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强烈依赖于所用固化条件(包括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及固化剂含量等).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体系固化条件实现对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橡胶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502.
面向全国产化工艺的5 Gbps 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化器/解串器)芯片的需求,设计了其中的20:1 Serializer(并串转换电路)。该并串转换电路基于国产GSMC 130 nm CMOS工艺设计,其内部电路结构设计采用了一级5:1模块和两级2:1模块级联方式,并由多相时钟发生器和分频器提供相应的时钟信号,将20路250 Mbps并行数据转换成1路5 Gbps的高速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在温度-40~100℃、全工艺角环境、电路工作电压在1.08~1.32 V的条件下,后仿真结果均显示该电路功能正确,能输出完整清晰的5 Gbps数据眼图,满足设计需求。其中在27℃、TT Corner(典型值工艺角)、1.2 V工作电压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该并串转换电路整体总功耗为39.12 mW、总抖动为8.34 ps、输出电压满摆幅为800 mV。  相似文献   
503.
制备了壳聚糖-硫酸葡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胶体粒子,探讨了胶体粒形成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膨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形成过程中所加组分CS的量可以控制胶体所带的负电荷量;复合物胶体有良好的膨胀性,膨胀率最大可达380%,且随组分分子量、含量及pH值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04.
对百合干燥鳞茎95%乙醇提取得到乙醇提取浓缩部位A和药渣B,对乙醇提取浓缩部位A用石油醚、正丁醇、水萃取后得到水部位部位C,对B用60%丙酮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D。把部位C和部位D合并,利用MCI gel CHP 20P、TSK gel Toyopearl HW-40F、Cosmosil 75 C18-OPN等现代分离技术对上述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普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分别是methylgroupO-β-D-glucopyranoside(1)、methylpropenylO-β-D-glucopyranoside(2)、phenylmethyl O-a-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以上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5.
Cubic gauche polynitrogen(cg-N) is an attractive high-energy density material. However, high-pressure synthesized cg-N will decompose at low pressure and cannot exist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Here, the stabilities of cg-N surfaces with and without saturations at different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Pristine surfaces at 0 GPa are very brittle and will decompose at 300 K, especially(110) sur...  相似文献   
506.
为合理减小振动并确定单孔破坏的范围,需掌握不同孔径孔壁的冲击压力规律。通过分析孔壁在爆轰作用下的运动过程,构建了孔壁在受到爆炸冲击波时不可压缩流体动力膨胀、破岩粉碎和动态膨胀等3个阶段的简化计算模型,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的孔壁压力与时间的分段函数。基于理想气体膨胀方程,确定了孔壁峰值压力的理论放大系数,在数学上统一了孔壁压力变化的阶段特征,得到了炮孔耦合装药孔壁冲击压力孔壁压力特征变化曲线。依托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和现场工业模型试验,采用数值分析和超动态应变测试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计算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耦合装药条件下5种不同孔径(51~200 mm)的孔壁数值分析历程点的冲击压力变化曲线,试验验证了孔壁峰值压力的理论放大系数,系数误差控制在了0.7%~6.4%之间。对比分析了76、90 mm两种特定工况下的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历程点和模型试验测点数据,结果表明:理论分段函数能够有效拟合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数据,峰值压力的误差分别为6.8%、4.9%,分段时间的误差分别为7.6%、4.8%。  相似文献   
507.
研制的高低温环境下红外光谱原位表征系统将红外光谱同高低温原位红外体系组合起来,为高低温原位红外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为构建高效稳定的原位红外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高低温环境下红外光谱原位表征系统通过液氮制冷与加热调控,在真空或常压的状态下为光谱测量提供低温恒温环境,并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供可进行原位预处理或原位反应的高温环境.高低温环境下红外光谱原位表征系统可以适用于任何物质研究,尤其适用于液氮环境下气体吸附研究,比如反应中间体的过程捕捉、探针分子弱吸附方面的研究、单原子催化剂的鉴定以及探针分子吸附表征等.因而高低温环境下红外光谱原位表征系统在这些领域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8.
以白云石为主要骨料,采用粉末烧结一步法制备黏土陶载体,经浸渍负载稀土Ce后煅烧,制得新型载铈白云石基(Ce-Dol)黏土陶催化剂,用于松木棒为原料的生物质催化气化实验,实验系统采用自行建设的两段式气化炉。研究不同载Ce量、不同气化温度及水蒸气流量条件下Ce-Dol黏土陶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性能,并确定最优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基黏土陶载铈后可有效提高催化活性,使气化产物中部分官能团伸缩振动峰吸光度降低,有效促进焦油的二次裂解,提高生物质气化气品质。保持其他工况不变,载Ce量为6%时,气化产物中H2体积分数最高,为32.43%;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焦油中脂肪族羧酸、酮类化合物逐渐分解成小分子(如CO、CO2等)化合物,H2整体呈上升趋势,900℃时达到最高值;气化过程中适量的水蒸气可以有效促进水煤气反应的正向进行,流量为4 mL/min时,H2体积分数为37.37%。  相似文献   
509.
<正>硒化物半导体具有可控的形貌和相结构,在热电、激光、光学滤波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996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过渡金属元素表面掺杂Ⅱ-Ⅵ族半导体晶体作为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能性。经过表面修饰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中红外光学性能,已经投入工业生产[1]。2000年,铜掺杂硒化锌(Cu:ZnSe)半导体纳米晶体被首次报道(量子产率2%~4%)[2]。2005年,彭笑刚团队[3]将掺杂方法分为生长掺杂和成核掺杂两种,并采用生长掺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Cu:ZnSe量子点(量子产率10%~30%),该量子点会发出明亮的翠绿色光。然而,上述材料的合成路线对环境有害,在生物医药领域并不适用。2006年,中国科学院某实验室采用宽带隙的ZnSe修饰硒化镉(CdSe)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去除CdSe表面缺陷[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