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化学   237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Zr-Mn-K催化剂超临界相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分别制备了Zr-Mn-K沉淀型催化剂和超细催化剂.以正十一~十三烷的混合物为超临界介质,在反应温度360~410℃、合成气压力7.5MPa、GHSV1700h-1及介质压力2.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超细催化剂和沉淀催化剂的气相和超临界相催化合成气制甲醇、异丁醇的性能.气相和超临界相反应的研究均表明,超细催化剂催化合成异丁醇的活性高于沉淀催化剂;在超临界条件下反应,超细催化剂上产物的异丁醇含量较高(为23%~32%),甲醇含量为22%~33%,其它醇均在10%左右.气相与超临界相反应结果的对比显示,超临界流体促进产物的脱附与传递,提高了CO的转化率.但超临界流体对甲烷的萃取作用强于对醇的萃取,醇选择性低于气相反应.在超临界条件下合成甲醇、异丁醇仍遵循异丁醇形成的链增长机理,超临界流体改变了链增长各步骤的相对速度,致使超临界相反应的产物分布不同于气相反应的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即将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离散型固体力学的基本假设,微分形式的方程,及其间断型变分原理进行了论述.离散型固体力学是离散介质力学的一个分支,是近期以来力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是基于固体体系具有离散性、可分性,待解函数在定义城内具有各种不同的间断性,以及定义域的边界可动性的基础上,为解决种种情况下的固体的应力,位移、应变所形成的力学系统.当待解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为充分光滑的函数类和略去边界可动性的影响时,则离散型固体力学就退化为连续介质力学范畴的古典固体力学.它所属的变分原理,在相应的情况下,也就退化为古典与非占典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53.
在[1]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应用可动边界的变分原理于固体体系的离散分析,得到有限元广义伽略金方程,边界变分方程,边界积分方程.这些方程描述了待解函数在元素内部与元素的边界上应满足的方程.当对固体体系进行离散分析时,可以应用这些方程去建立不同情况下的求解待解函数的离散方程.亦可作为相应情况下的简化计算的依据.由本文得到的边界积分方程可知,在[2]中提出的J积分形式,应用于内部元素边界的围道积分计算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5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assumptions,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and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s of discontinuousform belonging to a new developing branch of science-the solidmechanics of discrete form.The solid mechanics of discrete formbelongs to the branch of science of discrete medium mechanicswhich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mechanics for the pre-sent.Based on the solid system with discretization and sepa-rability,the unknown functions with discontinuity in definedregions and the defined regions with variable boundaries,themechanics systems to solve the solid displacements,strains andstresses in various cases are called the solid mechanics of dis-crete form.when the unknown functions are sufficiently smooth func-tions in the whole defined reg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le boundaries are disregarded,the solid mechanics of discreteform will degenerate into the classical solid mechanics belong-ing to continuum.mechanics:Its variational principles will de-generate into the clas  相似文献   
55.
通过两步电化学阳极氧化技术制备了孔径为40nm的多孔纳米阳极氧化铝材料(AAO),在AAO薄膜上分别填充了几种有机荧光分子使其形成高度有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发光阵列,测定了此复合体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AAO薄膜对有机分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结合能力来源于物理和化学的协同作用.在AAO纳米薄膜上的有机荧光分子的最大发射波长均产生了明显的蓝移现象,初步探讨了此现象的机理.有机分子填充进入高度有序的AAO纳米孔阵列之中时,有机分子的聚集形式会发生改变并且也是高度有序的,同时由于极化作用使有机分子沿着纳米孔的轴向具有相对优势的分子取向,使有机分子在AAO纳米薄膜上形成了接近单分子层的高度有序的排列方式,增强了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56.
作为重要的光学薄膜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碳酸酯(PC)在诸多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这两种聚合物的各向异性光学性质,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分子链长度和微观结构对其各向异性光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MMA和PC都具有较高的本征双折射率,且分子链长度对本征折射率的影响显著.在可见光范围内,单体单元PMMA本征双折射率在10%以上,而三单元结构本征折射率则不到4%.对于体相结构多聚体,从立方结构拉伸到厚度仅有6?的过程中,PC不同方向折射率最大差异高达6%,而同样情况下PMMA不同方向折射率差异仅有1.3%.此项研究有助于理解PMMA和PC聚合物各向异性光学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其在更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7.
当高电荷态类钴氙离子(cobalt like -Xe, Xe27+)入射金属Ni表面过程中,共振电子俘获释放势能完成中性化,形成多激发态的Xe原子,其外壳层电子退激辐射红外光谱线.入射离子特殊的势能释放方式、离子动能和金属表面引起离子增益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飞秒量级)沉积靶平方纳米尺度的空间范围,引起靶表面原子激发和电离,形成复杂组态之间的跃迁,特别是偶极禁戒跃迁(电四极跃迁、磁偶极跃)和X射线发射.单离子X射线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红外光谱线 X射线 禁戒跃迁  相似文献   
58.
对CO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的稳定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蒸发器、冷凝器和蒸发冷凝器中的温度都比较稳定,机组整体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9.
基于银板超透镜和多带相位二元光学衍射理论,提出一种超聚焦透镜结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和标量衍射理论数值分析显示,这种超透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单一焦点,焦斑尺寸约0.36 λ,聚焦位置和焦深可达10 λ以上,在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和超分辨成像及光刻等系统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一种酰胺型手性固定相上直接分离了格列美脲顺反异构体。讨论了流动相组成、柱温度和流速等色谱条件对分离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流动相组成正己烷:1,2-二氯乙烷:甲醇(88:8:4,V/V/V);柱温:25℃;流速:1.8mL/min。得到的分离度和选择性因子分别为1.86和1.12。在2.88~320mg/L的浓度范围内建立了反式格列美脲的标准曲线,线性系数为0.99998;检出限为0.47mg/L。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实际格列美脲产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