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通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R)中的羟基与石墨烯氧化物(GO)中的羧基发生的沉淀反应来制备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前驱体,然后利用溶胶-凝胶及高温热处理方法制备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此材料制备了电池电极,并对电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磷酸钒锂为单斜晶系结构,石墨烯堆叠程度显著降低,也有效避免了磷酸钒锂颗粒的团聚,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极化较小,在3.0~4.3 V的区间内20 C倍率仍有86 mA·h/g的可逆容量。0.1 C循环100次后容量为119.7 mA·h/g,容量保持率94%。在3.0~4.8 V的高电压区间,10 C倍率下可逆容量80 mA·h/g,0.1 C循环100次后仍有145.6 mA·h/g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以及较低的碳含量符合锂离子正极材料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聚醚砜、聚醚醚酮的微波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醚砜、聚醚醚酮的微波磺化研究牛利,张万金,吕慧娟,蒋大振(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聚醚砜,聚醚醚酮,微波磺化改性微波对被照射物质能产生深层加热作用,且加热速度快、均匀,因而在化学合成中可大幅度地提高反应速度[1,2].对聚醚砜(P...  相似文献   
23.
采用粒径为25 nm的锐钛矿和金红石型混合相二氧化钛(TiO2)材料(P25)替代常规锐钛矿型TiO2, 制备了基于石墨氮化碳(g-C3N4)/混合相TiO2(g-C3N4/P25)的可见光激发光电敏感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石墨氮化碳(g-C3N4)大的平面结构不仅能够成为TiO2纳米材料合适的高分散载体, 其高效载流子传输能力还赋予了复合体系优异的光电性能. 当g-C3N4掺杂质量分数仅为0.5%时, 复合体系的光电流响应信号可提高至原来的4.5倍, 增敏效果最好. 该光敏体系的研制显著简化了制备工艺并降低了成本, 同时有效提高了体系的可见光利用效率. 基于该g-C3N4/P25光电敏感复合体系, 首次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实现了中草药抗氧化容量的测定, 为量化中药体系抗氧化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生化传感器件具有噪声小、功耗低、免标记、易于集成和小型化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二维材料作为新一代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沟道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和可调带隙等特性,可进一步提升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性能和拓展器件应用场景,推动FET生化传感器件的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维材料FET生化传感器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分析了二维材料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研究人员设计新的生化传感器件提供思路,促进生化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5.
考察了溶液酸度对纳/微米结构聚苯胺生长的影响. 在0.1 mol/L硫酸、pH=4和pH=7的磷酸缓冲溶液及0.1 mol/L氨水中, 在冰冻条件下氧化聚合苯胺单体, 在溶液中和浸入反应溶液的玻璃基底上分别得到一系列不同形貌的聚苯胺, 如: 纳米仙人球、微米席子、微米片、微米花、三维网络、微米树状物和微米枝等. 各种形貌的形成机理归结为pH的影响和冰的晶体结构的模板作用. 另外, 浸入反应溶液的基底诱导作用和聚合物扩散受限生长导致基底上树状结构的形成. 基底上原位沉积的薄膜直接用于对pH缓冲溶液的响应研究, pH范围宽(pH=3~9), 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糖水平监测是糖尿病病情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为糖化白蛋白(GA),因GA可反映过去2~3周内的总体血糖水平,可作为血清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评估、疗效观察以及治疗方案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GA的简便、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意义重大。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了GA的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对GA检测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通过简单的三步水热法实现尖晶石型过渡金属硫化物CuCo2S4与MoS2的复合, 以三维多孔泡沫镍(NF)为基底, 制得自支撑催化电极MoS2@CuCo2S4-Ni3S2/NF.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 MoS2纳米片层密集均匀地生长在CuCo2S4-Ni3S2纳米棒表面, 并形成多级核壳结构. 其碱性条件下(1 mol/L KOH)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MoS2与CuCo2S4的复合和特殊形貌的构筑有效提高了电化学活性面积和电子传导效率, 达到10, 100和300 mA/cm2电流密度分别仅需116, 231和282 mV的过电位, 经2000次循环伏安扫描后, 100 mA/cm2电流密度所对应的过电位仅增大6%, 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催化活性及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超薄共形电极由于具有超薄、柔软、可拉伸、透气和生物兼容等优点,可直接粘附在皮肤或生物组织上进行生理数据的长期、连续和实时监测,解决了传统凝胶电极透气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和舒适性差的问题,被广泛用于健康监测、医疗诊断和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该文详细综述了超薄共形电极的背景需求、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电生理信号采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超薄共形电极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做了简要概述,并对超薄共形电极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韩冬雪  牛利 《大学化学》2022,37(1):54-58
结合化学本科教学基础知识授课现状,突出新兴前沿领域和面向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政策导向,针对化学本科创新研讨课程教授实例,总结了课程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