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64篇
物理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在KOH/DMF介质中2-甲基-5-苯基苯并噁唑与对位异丙基苯甲醛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Ⅰ),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IR、~1H NMR测定和X射线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采用CNDO/s方法对化合物(Ⅰ)及其模型化合物(Ⅱ)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出化合物(Ⅰ)比(Ⅱ)的荧光波长发生红移,强度增加3倍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分析了用SCF-CNDO/2方法所得有关C_6H_6-NO_2~ 体系的中间体与过渡态构型;探讨了苯硝化反应的途径,并解释了有关此反应的某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3.
从量子药理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稠杂磺酰胺除草剂进行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发现稠杂磺酰胺在与ALS酶作用时可能涉及两个电性部位,桥链正电中心区域,杂环负电中心区域,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其电荷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4.
MoO3和α-Sb2O4相间氧溢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脉冲还原技术和量子化学DV-Xα方法研究了MoO3和αSb2O4相间氧溢流行为,揭示了有关氧溢流的动力,溢流氧的本质及可能在溢流途径的信息,结果表明,氧溢流是α-Sb2O4自发氧化MoO3的结果,不依赖于气相氧的存在,溢流氧是亲核性的,但依赖于亲电性晶格氧的存在,溢流氧主要被MoO3的(010)面所接收,对用DV-Xα法进行固体氧化物电子性质研究的可行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
测定了1,4-双(取代苯乙炔基)苯(Ⅰ)和反,反-1,4-双(β-取代苯乙烯基)苯(Ⅱ)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用CNDO/S-CI和HMO方法对苯乙炔、二苯乙炔和(Ⅰ)及苯乙烯、1,2-二苯乙烯和(Ⅱ)的激发能进行了计算和研究.讨论了化合物结构对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用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60的几种环加成衍生物C68H8、C68H6O、C68H4O2的结构和UV谱.结果表明,C68H8的[6,6]异构体的船式构象比平面构象稍稳定,两者能量差为9.6kJ/mol;而随着衍生物中羰基的增加,C60母体也由电子受体变为电子给体.以优化构型为基础,计算产物的UV谱,对电子跃迁进行理论指认,并分析了光谱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用半经验AM1方法研究了C_(70)与臭氧环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采用Berny梯度 法优化得到反应的过滤度,并进行了振动分析确诊。计算结果表明:臭氧在C_(70) 6-6单、双键上的环加成反应均为复杂反应,由三步组成:第一步是O_3分子与C_ (70)的6-6单、双键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分子臭氧化物(即中间体I), 6-6双键加成为放热反应,6-6单键加成为吸热反应,活化势垒分别为84.7和181. 2 kJ·mol~(-1);第二步是中间体I的加成,C-C键断裂,生成两性离子中间体II 的放热反应,其势垒分别为61.3和13.3 kJ·mol~(-1);第三步是中间体II脱去一 个Q_2分子生成具有环氧结构的C_(70)O,均为放热反应,活化势垒分别为169.3和 101.2 kJ·mol~(-1);第三步是中间体I脱去一个O_2分子生成具有环氧结构的C_ (70)O,均为放热反应,活化势垒分别为169.3和101.2 kJ·mol~(-1),从反应机理 和动力学角度解释了6-6双键加成优于6-6双键加成优于6-6双键加成优于6-6单键 加成的原因。O_3分子与C_(70)6-6双键的加成反应是协同且同步进行的,与6-6单 键的加成反应是协同但不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8.
使用表征粒子簇结构的几何形状因子,通过对扩散控制聚集过程的模拟,从微观或介观层次研究了粒子簇结构对粒子簇增长速率和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9.
用半经验AM1方法对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3,3)/C42H12,(4,4)/C56H16,(5,5)/C70H20和(6,6)/C84H24本体及其环氧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径较大的(5,5)C70H20和(6,6)/C84H24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得到4种不同的环氧化异构体.而直径较小的单壁碳纳米管(3,3)/C42H12和(4,4)/C56H16,只能得到3种异构体.讨论了这些异构体的生成热(Hf)、离子势、电子亲和能、最低非占据轨道和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Eg等参数及其与单壁碳纳米管直径的关系,并排列了这些异构体的稳定性次序.同时,用POAV程序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中sp2碳原子轨道的再次杂化和张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50.
C60亮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3-偶极环加成方法合成了含吡咯环C60衍生物C66NH13,并以FTIR、UV-Vis、1HNMR和LD-TOFMS进行表征.用AM1方法对两种可能的加成产物-[6,6]和[6,5]异构体进行几何构型优化.结果表明,[6,6]异构体更稳定.以优化构型为基础,用INDO/CI方法计算两种加成产物的UV谱,结果表明,[6,6]异构体的特征吸收与实验值一致.本文对这两种异构体的电子跃迁进行理论指认,并分析了光谱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