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27篇
物理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晶场效应和化学键性质对Eu^2+光谱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石清  石春山 《化学学报》1990,48(7):648-652
合成了掺Eu^2+的单一氟化物五种和复合氟化物六种; 研究了Eu^2+在基质中的跃迁发射随晶场、化学键性质变化的规律。 在一些低配位数、强晶场的体系中观察到了Eu^2+的f→f跃迁发射, 首次在室温下,观察到单一氟化物AlF3:Eu^+中的f→f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32.
合成了一系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并详细研究了Au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发现在金纳米壳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竞争反应。利用这一发现,可将金纳米壳层的吸收峰从524nm连续调谐至980nm处。恩度是一种临床抗癌药物,我们首次将其生物复合于吸收峰位于808nm的Au/SiO2壳层表面,得到Au/SiO2-Endo,通过FTIR测试证明该生物复合成功。将恩度特殊的饿杀肿瘤特性以及对肿瘤具有特异识别能力,与Au/SiO2纳米壳层结构的光学可调谐特性以及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复合于一体,我们期望得到一种治疗肿瘤效果更强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33.
帽状金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离子溅射法在自组装的单层阵列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沉积金薄膜, 制备了以SiO2为核的帽状金纳米结构.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以亚甲基蓝作为探针分子, 对金纳米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吸附在金纳米帽上的分子拉曼散射信号得到显著增强, 增强因子达到107数量级. 该基底在超灵敏生物和化学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肖桂娜  满石清 《化学学报》2010,68(13):1272-1276
利用真空热蒸发法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单层膜上沉积锌薄膜制备了帽状锌纳米结构. 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SEM照片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纳米粒子为不完全包裹的帽状结构, 且其表面较粗糙. XRD分析结果显示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上沉积的锌膜呈多晶六角密堆结构. 吸收光谱研究表明, 帽状锌纳米结构在570~760 nm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由纵向双极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吸收峰, 且随着锌帽层厚度的增加或二氧化硅内核粒径的增大, 该吸收峰逐渐红移; 当内核粒径增大到500 nm时, 帽状锌纳米结构在412 nm附近还出现了一个四极子共振峰.  相似文献   
35.
LaF3 nanowires with high aspect ratios have been prepared via a low-temperature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LaCl3 and KF or NH4F as starting materials in absolute alcohol at 160 ℃ for 12 h. XRD pattern and TEM image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are hexagonal structure with diameter of 80 nm and length up to 8 μm. The lanthanum sources played most important roles,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orphology control of final LaF3 produc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ideal LaF3 nanowire are at a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160 ℃ and reaction time for 14 h using LaCl3 and NH4F as starting materials. A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LaF3 nanowir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