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6篇 |
免费 | 2102篇 |
国内免费 | 285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686篇 |
晶体学 | 196篇 |
力学 | 698篇 |
综合类 | 368篇 |
数学 | 1561篇 |
物理学 | 46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317篇 |
2021年 | 285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280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504篇 |
2013年 | 336篇 |
2012年 | 357篇 |
2011年 | 352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431篇 |
2008年 | 437篇 |
2007年 | 404篇 |
2006年 | 467篇 |
2005年 | 448篇 |
2004年 | 407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328篇 |
2000年 | 320篇 |
1999年 | 367篇 |
1998年 | 308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311篇 |
1994年 | 283篇 |
1993年 | 276篇 |
1992年 | 271篇 |
1991年 | 268篇 |
1990年 | 198篇 |
1989年 | 176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98篇 |
1985年 | 81篇 |
1984年 | 89篇 |
1983年 | 77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1篇 |
1964年 | 9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以合成的氯代二异丙基膦为原料, 利用电化学全氟化方法, 得到全氟二异丙基膦酸锂(Li[(C3F7)2PF4]), 并对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2.
863.
以LDPE/EVA/纳米粘土复合体系为研究模型,考察了剪切作用下,分散良好的纳米粘土对聚合物基体熔体稳态及瞬态粘弹响应的影响.发现剪切作用下,纳米粘土增加了聚合物熔体粘弹特性对剪切速率、剪切应变及剪切作用史的依赖性,改变了相应的依赖关系.稳态剪切时,纳米粘土的加入使体系第一法向应力差(N1)在低剪切速率区变为负值,而在高剪切速率区N1与粘土的含量无关;同时就瞬态剪切应力及N1的应变依赖关系而言,复合体系明显不同于聚合物基体;预剪切对聚合物基体瞬态粘弹响应几乎没有影响,而当纳米粘土的加入量大于3wt%后,与未经预剪切的样品相比较,经预剪切的复合体系的瞬态剪切应力值、应力过冲程度以及稳态剪切应力值均明显下降,且预剪切前后复合体系达到稳态时其瞬态剪切应力差值随纳米粘土含量的增高而线性增加.此外,纳米粘土的添加对聚合物熔体受剪切作用的非线性粘弹响应存在影响.复合体系熔体呈现特异非线性粘弹响应,其缘由被认为是由于纳米粘土在聚合物基体中剥离分散,或聚合物分子链插层于粘土片层间,形成局部有序结构,受剪切作用而排列取向. 相似文献
864.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金属氧化物(TiO2-WO3)负载硅钨酸盐聚苯胺膜修饰玻碳电极(PAn/SiW12/TiO2-WO3/GC),优化了聚合条件,并对该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包括溶液pH值的影响和电极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聚合物膜不但保持了该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0.5 mol/LH2SO4溶液中,该膜电极中的SiW12的第2个还原峰对BrO3-有很好电催化活性,催化过程符合EC平行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65.
以CH3COOLi·2H2O、(CH3CO2)2Mn·4H2O、氧化物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经过2次灼烧后得到了不同氧化态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化合物LiMn1.95M0.05O4(M:Li,Mg,Co,Ti,V)。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合成的产物物相进行表征,所得产物均具有纯相尖晶石结构。同时应用软件计算了其晶格常数,结果发现金属离子的掺杂不同程度地减少晶格大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在4V区域有2步可逆过程发生,对应于锂离子的脱嵌。掺杂的金属离子对于峰电位以及峰面积都有影响。Mn3 的含量越低,峰的面积越小。金属离子与氧的键能越大,峰电位越高。5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通过掺杂改性来改善尖晶石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时,在掺杂相同量阳离子的尖晶石化合物中,以选择氧化态为Co3 掺杂的化合物具有最佳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66.
以壳聚糖(CS)对SiO2进行表面修饰,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S/SiO2), 并采用XRD、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BET、XPS、TEM、SAE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原子组成、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等. 考察了催化剂对糠醇加氢制四氢糠醇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与没有壳聚糖修饰的Ni-B/SiO2催化剂及Raney Ni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制得的Ni-B/CS/SiO2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B团簇粒径更小, 表面活性组分浓度更高, 催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86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Y对Nd-Fe-Al-Ni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的Nd60Fe20Al10Ni10-xYx(x=0,2)合金基本为非晶组织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淬态相,Y的加入抑制了淬态相的析出。加入Y后,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都向高温方向移动,证明其热稳定性提高。Y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的晶化方式和最终晶化产物,使非晶基体中析出的晶化相更加弥散圆整细小。并且Y具有在化学上钝化氧杂质的作用,从而抑制了氧的有害作用。利用Kissinger方程获得了Nd60Fe20Al10Ni8Y2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和晶化峰值激活能分别为1.21和1.16 eV。 相似文献
868.
分离检测生物活性物质的荧光标记试剂与分子探针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评述了用于分离检测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和生物胺等)、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等)及NO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荧光标记试剂和荧光分子探针的近期进展和应用。除了传统的的OPA、NDA、DNS、FMOC、FITC、NBD-F、AQC、Cy5等在HPLC和CE分离荧光检测应用新进展,还介绍了许多新的荧光分子探针和标记试剂的性能和应用。它们是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荧光标记试剂,6-氧-(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9-(2'-甲氧羰基)荧光素(SAMF),1,3,5,7-四甲基-8-苯基-(4'-O-(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TMPAB-Osu,)等和3-碘乙酰胺苯嵌蒽酮荧光探针及MCY5、DSTCY、DCDSTCY和DCTCY等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等。 相似文献
869.
应用高能球磨法制备Mg-x%Mg1.8La0.2Ni(x=10、20和30)纳米复合储氢材料.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纳米晶和非晶态混合结构的性质,吸氢温度降低,较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在423K,2.5MPa氢压的条件下,50s内即可达到最大吸氢量. 相似文献
870.
以SrCl2·6H2O、(NH4)6P2Mo18O62·nH2O为原料,在PEG-600/H2O微乳体系中于80~130 ℃温度下水热反应8~12 h,从而制得一种多金属氧酸盐棒状超细晶体,组成是Sr3P2Mo18O62·nH2O。该超细晶体具有长棒状形貌、高结晶度且分散性能较好,长度范围在10.0~20.0 μm,径度在1.0~2.0 μm。对反应体系中的PEG-600/H2O体积比(VPEC-600∶VH2O)、水热温度以及(NH4)6P2Mo18O62·nH2O/SrCl2·6H2O质量比(WPOMs∶WSrCl2·6H2O)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PEC-600∶VH2O主要对棒状超细晶体的形貌、长径比以及晶体结晶度有着重要影响,体积比在范围VPEC-600∶VH2O=(1.50~2.00)∶1.00有利于大长径比的棒状超细晶体的形成;水热温度则优选80~130 ℃范围,过低则不发生反应,过高则发生了多金属氧酸盐与PEG-600的氧化-还原反应;WPOMs∶WSrCl2·6H2O基本上不影响超细晶体的形成。还初步探讨了该棒状超细晶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