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20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08篇
物理学   20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5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61.
以尿素为沉淀剂, 分别用水热法和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O氧化物催化剂, 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 XRD, XPS和FT-IR等表征, 考察了Cu-Mn-O催化剂在无氧条件下对丙烷还原去除NO的催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Cu-Mn-O体系的物相组成与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有关, 并影响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当焙烧温度在500~600 ℃时, 水热法制备的样品中的主要物相是Cu1.5Mn1.5O4和CuMn2O4|而尿素均相沉淀法样品中的主要物相为类尖晶石Cu1.5Mn1.5O4|当焙烧温度在700~900 ℃时, 水热法样品中的主相为尖晶石CuMn2O4, 而均相沉淀法中仍是Cu1.5Mn1.5O4相. 因此, 对水热法而言, 当焙烧温度由600 ℃增加到700 ℃时, 发生了Cu1.5Mn1.5O4到CuMn2O4的相变, 这一相变不仅影响晶粒度和比表面积, 并提高了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 根据XRD, XPS的实验结果和尖晶石结构的特征, 得到了详细的Cu1.5Mn1.5O4和CuMn2O4的结构式, 并根据得到的结构式在一定深度上解释了二者催化性能的差别. XRD结果显示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丙烷还原NO反应后, 反应温度为600 ℃时, 催化剂中的主相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 分解为MnO, CuO和Cu的混合物. 这些由尖晶石分解而成的混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仍对催化反应有优异的催化活性(NO转化率达到40%). 在本工作中, 用FT-IR表征了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 发现了大量的NO2吸附物种和少量的NO3吸附物种. 这是C3H8还原NO反应的中间产物, 从而进一步为“协同反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2.
氯黄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邻氯苯磺酰胺进行衍生合成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突出氯黄隆分子特异性部分的合成抗原,以合成抗原免疫兔获得对氯黄隆具高亲合力的抗血清。采用硫酸铵盐析和DEAE纤维素反相吸附法分离纯化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改良的过碘酶钠法标记 混合酸酐法标记半抗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氯黄隆具高度特异性的同接竞争,包被抗体,包被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在优化条件下,氯黄隆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0-10^3ng/mL,检出限〈0.1ng/mL。邻氯苯磺酰胺及与氯黄隆结构类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不干扰氯黄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63.
丙烷氧化脱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丙烷氧化脱氧制丙烯的性能,发现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有低温催化性能,n-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有高温催化性能,H2-TPR,O2-TPD-MS和原位电导研究结果表明,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氧物种为非化学计量氧物种,n-型半导体的活性氧物种为表面晶格氧。  相似文献   
464.
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对武器以及防护结构的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合适的材料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材料模型来描述其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该改进模型考虑了压力-体积应变关系、应变率效应、洛德角效应和塑性损伤累积对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引入了一个与损伤相关的硬化/软化函数来描述压缩状态下的应变硬化和软化行为。随后,通过对3个独立的强度面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了该改进模型的破坏强度面,并采用部分关联流动法则考虑了混凝土材料的体积膨胀特性。最后,开展了单个单元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和弹体贯穿钢筋混凝土靶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预测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465.
杂化共聚是具有不同可聚合基团的2种或2种以上单体的共聚合反应.它颠覆了传统共聚的概念,因为传统共聚的单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可聚合基团.显然,杂化共聚为高分子合成提供了新路径.然而,由于具有不同可聚合基团的单体聚合机理不同、反应活性相差大,杂化共聚十分具有挑战性.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现了自由基开环杂化共聚和两性离子杂化共聚.近年来,随着有机小分子引发/催化的发展,人们创立了阴离子杂化共聚和阳离子杂化共聚.本文将介绍杂化共聚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66.
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得Fe-杭锦2#土,以其为载体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Fe-杭锦2#土负载型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N2-BET)、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X射线光电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乙酸为探针反应,考察了Ti的负载量、光源、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酸溶液,选用氧化钛负载量为20%的光催化剂、300 W汞灯为光源、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50 g·L~(-1)时,对乙酸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相对最优,降解率达到78.30%.  相似文献   
467.
以沉积沉淀法制备Ni Ox/介孔杭锦2#土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H2O2为氧化剂,在汞灯照射下,研究其对光催化苯直接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探讨了镍的负载量,光源等因素对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镍含量的增加,苯酚的选择性和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选择性和产率分别为93%和为56%.  相似文献   
468.
通过建立血管重建率方程对急性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零应力状态重建进行模拟。为体现高血压血管重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在重建率方程中引入生长因子,对零应力状态血管的重建进程进行有效控制。以6只正常大鼠腹主动脉的重建为例,对该动脉段由急性高血压引起的重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模拟的6只大鼠急性高血压引起的腹主动脉重建都具有相类似的重建趋势和特征,说明所提出的血管重建方法对 急性高血压诱发血管重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由于在分析模型中引进反映重建非均匀性的生长因子,使得所模拟的重建进程能较好地符合急性高血压血管重建的基本生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469.
刘雷  李永东  王瑞  崔万照  刘纯亮 《物理学报》2013,62(2):25201-025201
采用3维粒子软件VORPAL对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中的低气压电晕放电过程进行了粒子模拟,获得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实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变图像,分析并解释了其中低气压电晕放电机理和微放机理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低气压电晕放电的阈值电压随着气压的增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随着气压的增长,微放电作用减弱,低气压电晕放电作用增强.通过对银和铜两种器壁材料放电阈值的比较,获得了两种放电机理之间的临界气压.  相似文献   
470.
Electroluminescence(EL)is observed from the Au/Si-rich SiO2 film/p-Si diodes,in which the Si-rich SiO2 films are scroed deliberately by a diamond tip.The EL intensity of the scroed diode annelaed at 800℃ is about 6 times of that of the unscored counterpart,The EL sectrum of the usscored diode could be decomposed into two Gaussian luminescence bands with peaks at about 1.83 and 2.23eV,while for the EL spectrum of the scored diode,an additional Gaussian band at about 3.0eV appears,and the 1.83-eV peak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intensity,The 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um of an unscored Si-rich SiO2 film has only one band peaking at about 1.48eV,whereas the Pl spectrum of the scored one has two bands at about 1.48 and 1.97eV.We consider that the high-density defect regions produced by the scoring provide new luminescence centres and become some types of nonradiative centres in the Si oxide layer,which thus result in changes of the EL and PL spect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