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101篇
物理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六氯丁二烯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和附件C的受控污染物名单中。六氯丁二烯的来源、环境赋存和影响等研究对控制该新增受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而灵敏可靠的六氯丁二烯分析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将六氯丁二烯作为分析目标物之一进行了检测或方法学研究。基于这些研究成果,该文综述了六氯丁二烯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空气、水体、土壤、污泥、生物组织等多种介质中六氯丁二烯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空气中六氯丁二烯主要由泵抽气通过吸附管而采集,再经热脱附后进行仪器分析,检出限在ng/m3水平。也有研究应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和吸附剂填充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采集大气中六氯丁二烯及其他污染物。基于吸附剂填充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较高,其对六氯丁二烯的检出限低至0.03 pg/m3。然而目前被动采样体积仅根据六氯丁二烯的log KOA系数估算,未来仍需进一步实验校正。水体样品前处理通常也较简单,通过吹扫捕集、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目标物后进行仪器分析。固相萃取法能够同步实现目标物的提取、净化和浓缩,在水样中六氯丁二烯分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固相萃取柱类型以及干燥步骤中柱中残留水分去除率均会影响六氯丁二烯的回收率。灰尘、土壤、沉积物、污泥和生物组织等固体介质样品基质最为复杂,需联合多种方法进行前处理。固体样品中六氯丁二烯提取方法包括索氏提取,加速溶剂萃取和超声萃取,其中超声萃取法应用最为广泛。固体基质净化方面主要采用层析柱色谱法,多根净化柱联用或多层复合柱能够提升净化效果。仪器分析方面,六氯丁二烯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检测,高性能质谱检测器如串联质谱能够大大提高六氯丁二烯的检测灵敏度,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3.
气相色谱法在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离与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各类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形态的方法进展,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与测定这两大方面的讨论,引用文献88篇。  相似文献   
44.
成组毒理学分析仪(Integrated toxicology analyzer,IT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国际上首套具备化学分析与毒理学评价在线测试功能的新仪器系统。该系统是以高通量多靶点毒性测试及复杂污染物在线分离鉴定为核心,实现复杂介质样品毒性效应综合评估及目标污染物鉴定的通用技术平台。ITA系统通过多种自动化设备的连接与耦合,形成了复杂样品分离与制备、效应物质结构鉴定、多靶点毒性效应评价及数据一体化分析多个功能区,可完成复杂样品的高通量自动化前处理、组分分离、毒性测试与结构解析,显著提高了污染物筛查的可靠性和效率。ITA应用范围广泛,已服务于我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该文总结了ITA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污染物识别与毒性测试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纳米银是目前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性能、优良的抗菌活性,这种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工业及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随着纳米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纳米银能够通过跨越血脑屏障等途径进入生物体脑部,因此纳米银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综述总结了纳米银的脑累积效应以及进入脑组织的途径,主要包括经鼻通过嗅神经直接入脑和穿透血脑屏障。纳米银的神经毒性效应包括受暴露动物体的神经行为学改变、脑部的组织病理学效应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貌变化,与神经递质水平改变内在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相关。纳米银的粒径、表面涂层和银离子释放是影响纳米银神经毒性的关键因素。本文最后提出当前纳米银神经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邰超  李雁宾  阴永光  蔡勇  江桂斌 《化学进展》2012,24(7):1388-1397
可溶性有机质在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可溶性有机质含有苯环、羧基、羟基和羰基等发色团,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太阳光,产生水合电子、单线态氧、羟基自由基等活性自由基,从而影响天然水体污染物的光化学转化以及降解过程。本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溶性有机质的自由基光化学行为以及其在水体污染物转化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涂锆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有机锡和无机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涂锆石墨管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进样测定了样品中总锡含量,用氢化物发生-有机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有机锡,并通过差减法求得无机锡含量,无机锡和有机锡的测定检测限分别为27pg和58pg,精工为2.04%和2.13%,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水样中有机和无机锡的测定,回收率在90.5%-98.5%之间。  相似文献   
48.
张丹丹  吴琪  曲广波  史建波  江桂斌 《化学进展》2022,34(11):2331-2339
人类活动释放的金属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中。大量研究表明,金属纳米颗粒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等,金属纳米颗粒还可能沿着食物链传递,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细胞内金属纳米颗粒定量分析是研究金属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的重要基础。此外,单细胞之间存在异质性,具有特殊生理特性的细胞个体可能影响细胞群体的命运。而基于细胞群体平均值的定量分析则忽略了细胞个体的异质性,遗漏了对群落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群体信息。因此,在单细胞水平上定量分析水环境中底层营养级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内金属纳米颗粒,对认识金属纳米颗粒与水生生物的相互作用,评估其进入食物链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已用于单细胞水生生物体内金属纳米颗粒的单细胞定量分析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期望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GC-FP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检测技术对1999年元旦期间发生在江西赣州龙南、定南两县猪油中毒事件中的污染油样,中毒病人的尿样、血样以及中毒死者内脏中的有机锡形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得出了明确结论.认为三甲基锡和二甲基锡是造成这次罕见事件的主要中毒成分,同时还发现一甲基锡、二辛基锡、无机锡和其它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5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二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年的环境化学发展历程,对环境化学面临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