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850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6篇
物理学   1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计算合成, 我们证明了Yamane 给出的关系是 ${\mathbb{Z}}/3{\mathbb{Z}}$-量子群的一个Gr\"{o}bner-Shirshov 基.  相似文献   
132.
正交设计优选维药恰玛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恰玛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恰玛古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液均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回归方程为A=0.02054C+0.07628,r=0.9998(0-24μg·mL-1);优选的提取工艺为30倍原料重、75%乙醇、提取时间120min.平均总黄酮的含量为2.805%,平均回收率为100.88%,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分别为0.46%和2.26%.本实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恰玛古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3.
134.
Elongated microvoids, internal fibrillar structure, and edge scattering from both surface refraction cause an equatorial streak in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A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edge scattering of fibers is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of edge scattering from surface refraction of a cylindrical fiber is strong and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quatorial streak. Two factors influence edge scattering intensity. One is the sample-to-detector distance (D); edge scattering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 The equatorial streak becomes weak when D is shortened. The other factor is the refraction index. Edge scattering intensity increases as the real component of the refraction index decreases. In experiment, weak or even no equatorial streaks were found for samples measured in a roughly index-matching fluid. Edge scattering can be eliminated or weakened, and it can b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intensities of a cylindrical fiber when it is measured in air and in index-matching fluid. The simulation data 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35.
以中国呼伦贝尔褐煤为原料,基于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考察140-230℃预热处理对褐煤650℃等温热解氧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预热处理的干煤热解相比,褐煤经200℃预热处理后热解,迁移至热解水和半焦中的氧分别下降7.55%和1.43%,迁移至焦油和气体中的氧分别增加6.66%和1.61%,焦油中酚类氧增加一倍。褐煤预热过程中氢键的减少与热解焦油中正己烷可溶物所含酚类化合物的增加,经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发现源自OH…π、OH…N和羟基自缔合氢键在预热过程中断裂形成自由OH·,导致酚类化合物中苯酚和甲酚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6.
采用一锅蒸发诱导自组装法(EISA)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铈锆物质的量比的铈锆固溶体催化剂,用TGA研究了其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制CO的催化性能,并采用XRD、Raman光谱、H2-TPR、XPS、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性能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铈锆固溶体对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制CO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e/Zr物质的量比增加,铈锆固溶体催化剂的CO_2高温分解活性先增大后减小。Ce/Zr物质的量比为1的Ce_(0.5)Zr_(0.5)O_2催化剂由于具有较多的晶格缺陷和氧空穴,氧迁移能力强,催化活性高,而Ce/Zr物质的量比为3的Ce_(0.75)Zr_(0.25)O_2催化剂具有相对稳定的氧空穴数,循环稳定性好。循环反应后,所有的催化剂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烧结,且富锆固溶体发生了相分离,这可能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7.
采用四种相同阴离子不同有机链长阳离子的离子液体([EMIM][MeSO_4]、[BMIM][MeSO_4]、[HMIM][MeSO_4]和[OMIM][MeSO_4])对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进行溶胀处理,通过SEM、FT-IR和TG-DTG表征,分析了各离子液体溶胀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溶胀效果、表面形貌、官能团分布、主体结构和热解性能的影响。溶胀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对煤直接液化残渣具有不同的溶胀效果,[HMIM][MeSO_4]对残渣溶胀效果最好,其溶胀度高达1.78。FT-IR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煤中C-H键,使得脂肪族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异。由TG-DTG可知,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对残渣热解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离子液体[OMIM][MeSO_4]溶胀对残渣的热解最为有利,失重率高达47.5%;而离子液体[BMIM][MeSO_4]溶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残渣的热解,其失重率低于未经溶胀处理的残渣。基于Coats-Redfern法的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煤直接液化残渣及其溶胀残渣在低温段(180-480℃)的热解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高温段(480-825℃)均以三级和四级反应动力学为宜。另外,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处理明显改变了残渣的热解活化能,其链越长残渣的热解活化能越高。  相似文献   
138.
为强化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转化和氢气富集,提出了一种新型解耦双回路气化系统(DDLG) 。该气化系统将气化过程解耦为燃料气化、焦油重整和半焦燃烧三个子过程,分别发生于三个独立的反应器,即气化反应器、重整反应器和燃烧反应器。其中,气化反应器和重整反应器并行布置,分别与燃烧反应器相连,形成两个平行的且可独立控制的双循环回路。以松木屑为原料及兼作为原位焦油重整催化剂的煅烧橄榄石为循环固体热载体,考察了反应条件对 DDLG 中松木屑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整反应器从气化反应器中解耦,并辅以橄榄石催化剂,可实现焦油高效转化脱除。如气化反应器700℃、重整反应器 850℃和水蒸气与原料中碳的质量比(S/C) 1.2 反应条件下,产品气中焦油含量降低至13.9g /m~3,气体产率和H_2分别达到1.0m~3 /kg,和38.8%。  相似文献   
139.
开发碱性体系的高效低成本析氧电催化剂是由可再生能源转化制氢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在泡沫Ni基底上原位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花瓣状NiFeOxHy和NiFeOxHy/rGO复合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花瓣状的结构不仅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而且暴露了更多的层状边缘和缺陷,进而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催化剂的电导和析氧电催化性能,通过优化NiFeOxHy/rGO在1 mol/L KOH溶液中的析氧性能为:过电位200 mV(10 mA/cm2)、Tafel斜率29.11 mV/decade,并且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0.
采用浸渍法(IM)和浸渍燃烧法(IMSC)制备了凹凸棒石(ATP)及凹凸棒石-多孔硅胶微球混合物(ATPS)负载CuFe-Co基改性费托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它们应用于CO加氢制备低碳醇反应。结果表明,IMSC较IM制备催化剂更有利于CuO的负载、分散和还原,促进H_2和CO与Cu活性位的接触,但两者的最佳低碳醇合成温度均为280℃。通过对ATP和ATPS负载Cu-Fe-Co基催化剂(CFCK/ATP、CFCK/ATPS)与Cu/ZnO/Al_2O_3(CZA)甲醇催化剂的组合体系的优化,获得较理想的低碳醇合成催化剂组合体系CZA║CFCK/ATPS-IMSC。利用它们之间的"产物转化耦合效应",实现CO转化率为46.3%,低碳醇选择性为39.6%,C_(2+)醇含量为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