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化学   637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98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6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议得其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方面的应用已经达到可以与【射线晶体学并驾齐驱的地步.蛋白质结构堆积紧密,较适合于用核磁共振方法给出确定的结构.与蛋白质不同的是多肽的柔性较大,在溶液中可能存在多种构象,核磁共振实验给出的只是平均信息*.利用核磁,(振数据构建分子结构模型常用的方法有距离几何、分子动力学等,在由核磁共振NOESZ得到的距离信息足够多时可以给出较好的结果问.由于多肽本身的特点:柔性较大,由核磁共振得到的距离信息较少等,利用距离几何、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构象搜索时容易陷入…  相似文献   
42.
1 INTRODUCTION Benzimidazole is an interest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 because it is found in various naturally occurring drugs, such as omeprazole, astemizole and emedastine difumarate[1]. The efficacy of sub- stituted benzimidazo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is well known[2~4]. Substituted benzimid- azole moieties are established pharmacophores in parasitic chemotherapy. Bis(2-benzimidazole) and some substituted bis(benzimidazol-2-yl)alkanes have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  相似文献   
43.
微管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内执行许多功能.微管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既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内物质运输[‘个又感受、转导外界信号问的刺激产生相应灵敏的反应.尤其它是许多药物,如:紫杉醇(Taxol)、秋水仙素(Colchicine)、等作用的靶子问,因而,微管已成为筛  相似文献   
44.
本文首次合成了{MnLn(DTPA)(H2O)5]·H2O}n异核链式配合物(Ln=Gd, Er, Y)单晶,测定了{[MnGd(DTPA)(H2O)5]2·H2O]n的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45.
针对原有基于强度传输方程(TIE)的非干涉相位恢复技术只适用于单波长条件下近距离传播时相位求解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双波长照明条件下的TIE算法.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两个波长下相位间的相关约束,并引入了合成波长的概念.同时,考虑到TIE法在远距离传播时相位恢复精度较低的问题,将其与角谱迭代算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双波长混合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双波长TIE算法相位恢复图的误差平均值降低到0.191 2;在远距离传播时,双波长混合迭代算法相位恢复图的误差平均值降低到0.220 2.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双波长照明下有效地恢复相位信息,并且不受距离的限制.  相似文献   
46.
胡红波  韩金林 《物理》2012,41(2):111-113
二十年的大气电离之谜导致了宇宙线的发现.宇宙线的研究打开了粒子物理学的大门.而今天,宇宙线又为银河系外的天体物理学开启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47.
以三(2-巯吡啶基)甲烷(L)为配体合成了2个Cd(Ⅱ)和Zn(Ⅱ)的配合物:Cd(L)4(NO3)2和Zn(L)4(ClO4)2, 发现在配合物中配体的C-S键发生了断裂, 通过紫外、质谱手段研究并预测了其反应机理。单晶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 配合物12中金属原子均处于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 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8.
从Pd纳米粒子出发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d@SiO2纳米粒子,并将其负载于不同形貌Al2O3载体上,制备出具有良好CO催化氧化活性的催化剂。以纳米球形Al2O3为载体时,Pd@SiO2/Al2O3催化剂活性优于无核壳结构的Pd/Al2O3催化剂。将纳米Pd@SiO2负载到球形和菱形Al2O3上,制备出Pd@SiO2/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Al2O3载体(球形)有利于Pd@SiO2的分散,且SiO2层可以抑制Pd粒子的团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催化活性。而较小比表面积的载体(菱形)上出现了Pd@SiO2的团聚,表现出较低的CO氧化活性,但在降低负载量后,CO氧化活性明显提高。该结果为推动新型热稳定、高效纳米三效催化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9.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亲水-疏水(H-P-H)型ABC三嵌段共聚物在B嵌段的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 模拟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A嵌段和C嵌段的疏水性和二者之间的不相容性, 体系中可以形成多种形貌各异的胶束. 根据胶束中疏水核结构的特点, 这些胶束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多核型胶束和多间隔型胶束两种类型. 通过增强疏水嵌段的疏水性或降低A嵌段和C嵌段间的不相容性, H-P-H型ABC三嵌段共聚物胶束能够发生从多核型胶束向多间隔型胶束的转变. 进一步分析胶束中聚合物的链构象等微观结构信息发现, A嵌段和C嵌段间的排斥作用和疏水作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而这种竞争关系是影响体系中形成多核型胶束还是多间隔型胶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0.
陈之旸  倪友明  文富利  周子乔  朱文良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21,42(5):835-843,中插33-中插34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制得.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芳烃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非石油路线制备芳烃势在必行.因此,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出发,经合成气一步制芳烃(STA)广受关注.将合成气制甲醇的金属催化剂和甲醇制芳烃的分子筛催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反应可高选择性得到芳烃.然而,关于此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仍有争论.目前人们认为,生成芳烃的中间体主要分甲醇和其他含氧物种(乙烯酮,醛类)两种.本文以ZnCrAlOx和H-ZSM-5为模型催化剂,进行合成气制芳烃、甲醇制芳烃和丙烯制芳烃反应,确定了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路径不是合成气制芳烃中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质谱解释了STA反应中两种活性组分距离越近,芳烃选择性越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合成气制芳烃过程中芳烃的生成机理.通过比较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甲醇以及丙烯的反应性能发现,在甲醇和丙烯转化时,其芳烃选择性远小于合成气转化时的,由此可认为,在合成气制芳烃的路径主要不经由传统的甲醇制芳烃,而是通过烯烃聚合脱氢生成芳烃.红外表征和共进料实验表明,合成气可以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生成甲酸盐物种,它可与烯烃反应生成羧酸盐物种,再迁移到分子筛上反应生成芳烃,且羧酸盐物种在分子筛上的芳构化能力要高于丙烯;即使在氢气氛围下,当丙烯的芳构化能力受到氢气极大抑制时,羧酸盐物种仍能高选择性生成芳烃.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物理接近距离不同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合成气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制芳烃时,金属催化剂和分子筛二者组分的距离对芳烃选择性的影响.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芳烃选择性急剧增加;通过GC-MS分析合成气转化时的停留物种,发现随着二者接近距离的增加,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的量明显增加,因此,羧酸盐物种和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在生成芳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STA中一条新的芳烃生成路径,并证明了羧酸盐物种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种.它经由金属表面的甲酸盐物种和烯烃反应生成,随后迁移到分子筛上生成甲基环戊烯酮物种,再脱水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