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393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09篇
物理学   2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了TIG对核聚变用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焊后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手段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焊缝中为奥氏体组织,并未发现第二相析出物存在.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均断裂在母材位置,但显著提高了接头的延伸率.接头低温冲击试验也展现了良好的抗低温冲击性能.断口分析发现,接头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以磷酸为磷源,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备磷掺杂TiO_2,利用Lee和Meisel的方法制备银溶胶,以4-巯基苯甲酸(MBA)为探针分子,通过构建TiO_2/MBA/Ag三明治结构,研究磷掺杂二氧化钛对该基底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能的提升。通过TEM、XRD、XPS、DRS和拉曼光谱图表征二氧化钛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光学和拉曼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磷掺杂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纳米颗粒,粒径范围6~12nm,XPS显示磷以P~(5+)替代了Ti~(4+),形成O-P-O键掺入TiO_2的晶格中,当磷的掺杂量在1.77%时,TiO_2/MBA/Ag三明治体系具有最佳的SERS信号,这是因为适量的磷掺杂降低了TiO_2的能带间隙,丰富TiO_2的表面态,这能促进TiO_2向MBA分子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33.
利用2-磺基对苯二甲酸钠(2-NaH2stp)、2,4,6-三(2-吡啶)-5-嗪(tpt)和水合醋酸锰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二维的新型配合物[Mn3 (stp)2 (tpt)3(H2O)2](H2O)2(1).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中有两个晶体学独立的锰离子,Mn1与6个氧原子配位,Mn2与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配位,均处于八面体构型.Mn2离子通过stp配体链接成双螺旋一维链,而Mn1离子将一维链进一步链接成二维层结构,层间通过晶格水分子的氢键和tpt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堆垛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金属离子Mn(Ⅱ)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4.
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 首先简要回顾和介绍了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的实验进展, 然后介绍了对这些奇特核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相对论平均场模型、 壳模型、 Hartree Fock模型和宏观 微观模型在该区域的发展和研究结果。 重点介绍了宏观 微观模型在反转岛附近原子核奇特性质研究中的进展。 此外, 还分析和比较了各种理论模型在描述反转岛附近原子核性质上取得的成功和模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5.
用按需滴定技术制备聚合物微透镜阵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单体混合溶液按需滴定-原位热聚合的新方法制作折射微透镜及其阵列.制备透镜的主要材料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聚合物.制备的微透镜直径在1 mm~3 mm范围内,矢高为100 μm~400 μm,透镜焦距在1 mm~4 mm之间.所得微透镜在波长λ=1.55 μm处有很好的光学透过率(90%),适于作光通信耦合器件.用AFM-Ⅱ型原子力显微镜测得微透镜阵列的表面粗糙度Ra约等于0.9 nm,并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理论分析了微透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6.
本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电源电动势的方法,即用示波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相似文献   
137.
采用有机凝胶法结合固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m0.9Sr0.1Al0.5Mn0.5O3-δ (SSAM9155)新型导电陶瓷. 通过TG/DTA, FTIR, XRD, SEM和直流四引线法系统研究了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及其相转化过程和烧结体的结构、相稳定性、微观形貌、电导率以及电输运机制. 结果表明, 凝胶前驱体在900 ℃焙烧5 h可以形成完全晶化的四方钙钛矿相纳米粉体; 高温烧结制得的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取决于p型电导, 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电行为符合p型小极化子跳跃机制; 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 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都先增大后减小, 1600 ℃烧结10 h制得的SSAM9155陶瓷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98%), 该样品在空气和氢气气氛中850 ℃时的电导率分别为8.21和1.26 S•cm-1, 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65和0.465 eV.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Sr, Mn掺杂的SmAlO3导电陶瓷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8.
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试验条件为:重力进样时间40 s;以20 mmol/L NaH_2PO_4,100 mmol/L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电泳缓冲液(含体积分数15%甲醇,pH 2.20),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14 nm,讨论了pH、SDS浓度、样品溶剂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02和0.168 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5.86~51.5 μg/mL和1.27~14.5 μg/mL.  相似文献   
139.
环境水样中三氟乙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环境水样中三氟乙酸(TFA)的分析方法. 环境水样加入内标物五氟丙酸后经旋转蒸发浓缩至约50 mL, 以2, 4-二氟苯胺作衍生化剂, N, N′-二环己基二酰亚胺作催化剂, 乙酸乙酯为溶剂, 进行衍生化反应. 三氟乙酸的苯胺产物经过一系列萃取、洗涤净化、浓缩定容等步骤后,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 该方法在0.61~24.4 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7), 检出限1.8 ng/L, 加标回收率在79.3%~94.8%之间. 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中的痕量TFA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0.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成功制备了聚L-苏氨酸poly(L-Threonine)/多壁碳纳米管(MCNTs)修饰电极(p-L-Thr/ MCNTs/GCE).研究了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对盐酸氯丙嗪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并对此电极进行显微表征.本研究将此修饰电极用于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FL-IB)体系的构建,即利用盐酸氯丙嗪在p-L-Thr/MCNTs/GCE上的氧化和高锰酸钾(KMnO4)在另一支铂电极上的还原构建了双安培检测体系,成功的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 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盐酸氯丙嗪的方法.在0 V外加电压下,在1 mol/L 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载液中,氧化峰峰电流与盐酸氯丙嗪浓度在2.0×10-6mol/L~4.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 (nA)=9.73×107C-50(r=0.9993,n=6),在4.0×10-5mol/L~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 (nA)=2.33×107C+4×103 (r=0.9984,n=7),方法检出限为4.0×10-7 mol/L (S/N=3).连续测定1.00×10-4mol/L的盐酸氯丙嗪标准溶液20次,电流值RSD为2.44%,进样频率为90样/h.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盐酸氯丙嗪片中的盐酸氯丙嗪的含量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