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化学   397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碱诱导的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烷氧基取代的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PMDPV).其溶解性和成膜性能优于对称取代的聚(2,5-双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以PMDPV为发光层质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峰值波长为605nm.并用IR、UV-Vis、TGA、1HNMR、GPC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2.
季胺盐型表面活性剂与镉试剂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冯泳兰 《分析化学》1998,26(10):1209-1213
在三乙醇胺存在下,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形成离子缔合物显色,吸收光谱红移,离子缔合物;NP-PAPT与DDMBAB来1:2与CTMAB,CPB均为1:3;测定了显色体系的CTMAB,DDMBAM,CPB的临界胶束浓度,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δmax,探讨了微量CTMA  相似文献   
23.
24.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di-n-butyltin piperonylate, {(μ_3-O)(μ_2-OMe)(n-Bu_2Sn)_2[O_2CAr(C_2H_4O)]}_2 constructed by hydrogen bonds with a Sn_4O_4 ladder-like framework, was obtained by the microwave-assisted solvothermal reaction of di-n-butyltin oxide precursor with the piperonylic acid in methanol environments. The 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1H, ~(13)C and ~(119)Sn) NMR spectra.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13.3690(12), b = 14.1442(14), c = 16.4022(16) ?, β = 107.191(6)°, V = 2963.0(5) ?~3, Z = 2, Dc = 1.520 g/cm~3, F(000) = 1368, μ = 1.719 mm~(-1), Mo Kα radiation(λ = 0.71073 ?), the final R = 0.0495 and w R = 0.1260 for 678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Its X-ray crystallography diffraction analyses show a Sn_4O_4 ladder-like skeleton, in which two endocyclic tin and one exo tin atoms are bonded to the μ_3-O atom. In addition, one endocyclic tin and one exo tin atoms are respectively bonded to the μ_2-O atom from methanol. The ladder-like molecule has a three-ring fused skeleton, which is almost coplanar. The endocyclic and exocyclic tin atoms were all five-coordinated with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The antitumor activity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had higher activities than cisplatin in HT-29, HepG2, MCF-7, KB and A549 cell line in vitro.  相似文献   
25.
利用吡啶-3-甲酸与Cy3SnOH反应合成了[(C5H4N)COOSnCy3]n,经元素分析、1H NMR、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在该配合物的结构中,中心Sn原子呈现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并通过分子间的N→Sn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线型聚合物,分子链间的C-H…O氢键作用将配合物分子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273℃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26.
利用Nafion,石墨烯(GS)和纳米金(AuNs)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散液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膜修饰碳糊电极(CPE),建立了一种测定扑热息痛(PCT)的新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CE)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PCT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优化了测定PCT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PCT在Nafion/GS/AuNs修饰电极上于0.43V处出现了一灵敏的氧化峰(Epa),其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同时利用氧化峰可以进行微量PCT的检测,其峰电流(ip)与PCT浓度(c)在0.5~10μmol/L和10~900μ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8和0.9973,检出限(S/N=3)为0.1μmol/L。复合膜修饰电极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实际药品中扑热息痛的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7.
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石墨烯,以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壳聚糖石墨烯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CTS/GR/CP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研究了双酚A在电化学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0.1V富集180s后,该电化学传感器对双酚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于0.564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线性范围为1.00×10-6~7.00×10-5mol/L和7.00×10-5~1.00×10-3mol/L,检出限(S/N=3)为1.00×10-7mol/L。方法用于塑料制品中溶出双酚A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0.5%。  相似文献   
28.
采用喷雾辅助气相沉积法在水热法合成的ZnO纳米线上沉积CdS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仪(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10 nm的CdS纳米粒子修饰在直径约为100 nm ZnO纳米线的表面。XPS和Raman表明复合材料中ZnO和CdS之间存在化学相互作用。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结果表明ZnO/CdS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优于单相CdS或ZnO,沉积时间为30 s合成的ZnO/CdS速率常数分别是CdS和ZnO的2.91和4.03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ZnO/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可能原因为光吸收范围的拓展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9.
二苄基二氯化锡和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Schiff碱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合成了二苄基锡水杨醛邻缩氨基苯酚Schiff碱配合物。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110 03(3)nm,b=1.719 87(5)nm,c=1.176 09(3)nm,β=100.564 0(10)°,V=2.207 23(10)nm3,Z=4,Dc=1.541 g·cm-3,μ(Mo Kα)=11.81 cm-1,F(000)=1 023,R1=0.026 8,wR2=0.061 9,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0.
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直接在GO表面沉积银纳米粒子(AgNPs)得到性能稳定的AgNPs/GO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的2, 4, 6-三硝基苯酚(TNP)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交流阻抗(EIS)等多种方法对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TNP在复合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 AgNPs/GO对TNP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 在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和3个还原峰;利用氧化峰可对TNP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整个电极过程明显不可逆, 电极反应受到吸附步骤控制;复合膜电极表面覆盖度为5.617×10-8 mol·cm-2, 在所研究电位下的速率常数为9.745×10-5 cm·s-1。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 当富集电位为-0.70 V, 富集时间为60 s;TNP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9~1.0×10-7 mol·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5 8, 检出限可达1.0×10-9 mol·L-1。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好;用于实际水样中TNP的现场快速检测, 加标回收率在 97.6%~103.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